阅读提要:没有豪言壮语,却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感动着科室的每一位医务人员;他没有高大的体魄,却时刻冲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他以医术精湛、尽职尽责、勇于奉献成为患者眼中值得托付的好医生;他放弃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服务山区人民,在基层医疗岗位上以仁心仁术书写医者担当、护佑平凡生命。他,就是黔江中心医院创伤医学科(脊柱外科)的李泽方医生。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放弃高薪 返乡从医
当记者见到李泽方的时候,他正在手术室为一名患者做腰椎矫正手术。手术室内,无影灯下,他手拿电刀,一丝不苟地为病人做着手术,一场手术下来,李泽方的额头早已湿透。
谈及为何选择返乡,李泽方的回答满是温情:“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看到村里老人饱受病痛折磨,让我非常难过,我觉得家乡人民更需要我。”
李泽方告诉记者,武陵山区山高坡陡,山里的村民长期劳作,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高,身患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如果得不到安全有效的救治,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
李泽方在门诊为病人看病
从上海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以后,他有许多机会可以留在繁华的大城市工作。为了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基层医生,2020年6月,李泽方毅然选择回到黔江中心医院,投身于基层医疗事业。
“既然选择了回到黔江,就要把根扎在黔江。”返回黔江后,李泽方一头扎进了科室,努力提升个人的临床技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切实服务好家乡的老百姓。同时,作为渝东南地区第一个引进的医学博士,他也希望能为更多的年轻人作表率,做出来一些成绩,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到黔江,为黔江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生命之托 不可辜负
“一线城市的医疗水平其实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渝东南地区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回到家乡工作更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李泽方说。
回黔江工作的五年时间,李泽方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完成了很多例高难度手术。不久前,一名50多岁的男性市民遭遇严重车祸,腰部和背部受到重创,并伴有胸椎骨折,被紧急送往黔江中心医院抢救。在检查的过程中,李泽方发现患者的骨折和普通人的骨折不一样,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在手术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脊柱脊髓神经的损伤。
为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被二次伤害,李泽方全程陪同检查,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团队的整体协助下,李泽方为患者进行了椎间盘融合手术,一星期以后患者能借助护具下地直立行走,成功将一位面临瘫痪的病人抢救回来,挽救了一个家庭。
查看病人恢复情况
“真的是非常感谢李博士帮我爱人做手术,要不是他这么耐心地进行治疗,我爱人现在都瘫痪了,他不仅医术精湛,还医德高尚。”患者家属王女士说。
以专业技术和医者仁心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赞誉,这只是李泽方行医五年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李泽方从事的创伤医学科(脊柱外科)领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充满挑战性和不确定性。他始终保持最初的信念,践行病人至上,视病人如亲人的理念,通过科研合作诊疗流程优化人才培养等多举措造福患者。
潜心专研 乐于助人
李泽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病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每一位病人。”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每一次的手术当中,他都力求尽善尽美,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这种精神,确实为我们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面对病人的时候,他更是细心耐心,时刻把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科室同事石冶如此评价他。
“不管是在科研,还是临床方面,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非常有困难的患者,他一定会主动给予帮助。在科研上,也会经常跟我们分享一些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创伤医学科护士长庞晓琴说,他先后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师等荣誉,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微宣讲获得片区赛一等奖。
“青春献杏林,仁术报家乡”。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是李泽方特别引以为傲的事。他还想向更多的年轻人证明,即使留在山区,也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次我在门诊看病的时候,看到病人躺着进来,康复走出医院那一刻,其实真的非常开心。因为我感觉就这一刻,当时选择回到家乡的初衷,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李泽方说,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有热爱和坚持,就有一直前行的动力。未来,他仍将以奋斗之名,书写新时代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记者 黄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