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酉阳自治县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专题会召开。这标志着桃花源新城在规划建设中进入了更为精细化、规范化的阶段,必将推动新城建设与发展更加有序、高效。县委书记杨通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陈政,县政协主席代成瑶,县委副书记水韦梁,县领导史令、田群策、吴国祥、李应贵参加。县政府副县长熊伟主持。
会上,县民政局汇报了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方案。与会人员围绕命名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发言,就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城道路命名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酉阳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城村社合并重组,新城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道路名称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规范道路命名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坚持依法依规、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科学合理,高质量推进桃花源新城道路命名工作。
会议强调,要强化系统思维。处理好全县地名总体规划与突出局部地域特色、新地名命名与现存地名协调有序、新城地名空间布局与老城地名文化传承保护等之间的关系,全面优化完善地名命名工作机制,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凸显时代奋进气息,保留群众乡愁记忆,逐步构建以地名文化为支撑的酉阳空间文化秩序。
要体现时代特征。按照“契合地理、尊重历史、反映发展”的要求,从城市功能定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物产民俗等视角,把城区大道、街道、巷道等作为串联文化的主线,以地名命名工作传递具有酉阳特质和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让地名反映当下城市发展理念和精神风貌,表达现代化城市功能定位。
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度融入酉阳历史文化、人文价值、自然地理等元素,在充分体现专业性、前瞻性、文化性、地方性基础上,突出通俗易懂、方便管理、易记好找、简洁明了,让地名更加满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以规范道路命名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和效能。
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县属相关国有企业、桃花源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
(记者 文梅 通讯员 彭媛 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