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生命坐标,承载着自然演替密码与人类文明记忆。今年3月21日,是《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世界森林日”。青山如黛,新叶凝露,在武陵山区的广袤林海里,活跃着一群“山林警长”,他们向绿而行、与山为伴,为古树名木“撑腰”,保护好森林资源。
民警与林业工作人员测量古树的胸径
3月19日,黔江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民警和区林业部门的古树名木保护人员一大早就进山了。当日,他们要对一棵树龄450多年的铁肩油杉古树进行巡护调查。古树名木调查,既要关注树木的生长状况,更要关注桩牌标志是否缺失,枝干树皮有无损毁,是否在古树上架设线缆,缠绕或者悬挂物体,以及挖掘古树根须等情况。黔江区的武陵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重庆东南部的“绿肺”,这里地处高山之巅,分布着大量古树名木。因古树名木的分布范围特别广,不同树种的繁衍条件差别很大。在山顶上查看它们的生长状况后,民警紧接着又步行至另外一处山谷巡护其它树种。
民警使用无人机对古树群落进行巡视
为了准确掌握古树的保护现状,守护好这些“绿色记忆”,民警又赶往海拔较高的林区,沿着林间小道徒步前行到另一处需要踏查的古树群落。傍晚六点多,大家终于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因为保护措施到位,这次踏查的十多棵古树名木全部生长良好。

“山林警长”下沉到林区
“只要发现采挖、砍伐、焚烧,这些可能影响古树生长的行为,公安机关会立即立案查处,并联合林业部门对古树进行复壮和抢救,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由事后打击向事前预防转型。”民警称:“在无人机和更多科技设备的辅助下,民警保护好古树名木更有信心。”
从2021年开始,重庆市黔江区在主要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均配备了“山林警长”,对1000多株古树名木实施保护。作为“山林警长”的一员,民警会定期对古树群落进行巡视。在海拔1700多米的八面山林区,民警们会通过操作无人机,“飞阅”茫茫林海,仔细查看古树名木是否被病虫害侵蚀,以及有无人为破坏或是异常倒伏现象。
在重庆黔江区,这样的“山林警长”还有20多位,他们活跃在大山深处,守护一方青绿,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武陵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来,作为“山林警长”,他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黔江公安会最大限度把警力下沉到林区,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案有人查、责有人担”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自觉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古树名木保护“撑腰”,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通讯员 许小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