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傅大爷,吃中午饭了!”11月14日中午,两名身穿火焰蓝的消防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从黔江区新华消防救援站大门走出来,径直来到旁边一家书店,满脸微笑地和书店里的老人招呼道。
万仕江为傅大爷打饭菜
万仕江、周清松给傅大爷送来午餐
两名消防员一个名叫万仕江、一个名叫周清松,两人都是今年新入队。他们口中的傅大爷名叫傅体惠,今年89岁,在黔江经营图书30年。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上班,属于城市里的空巢老人。从2014年至今,驻地有120余名消防员,10年风雨无阻接力为老人送午餐和晚餐。
因书与老人结缘
这些消防队员来自不同省市,为啥对傅大爷这样好呢?这还得从“买书”说起。
傅体惠是忠县人,1992年经亲戚介绍,来到黔江一建筑工地当管理。工程完工后公司撤走,在黔江生活近一年的傅体惠,觉得黔江的人好,空气和环境都好,打算留在黔江做些小生意。
“在黔江生活期间,看到黔江人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我就购买一些实用性强的书刊在闹市区摆了一个书摊。”傅体惠回忆,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买书看的人多,生意还过得去。
1994年,傅体惠手头有些积蓄,便把位于新华大道原消防中队的一间门面租过来,开了一家大众书店,顺便卖一些小商品。
“当时的门面后面有一扇窗子,窗子后面是消防中队的院坝。里面的消防员经常买书看,他们需要买些小商品,我就从窗口递给他们。”傅体惠说,一来二往,他就和这些消防队员建立了深厚感情。
消防员帮傅大爷整理书籍
“我是在傅大爷那里买书,看到他经常泡方便面吃,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便反映给中队指导员刘泽伟。刘指导员请示支队领导,支队领导也很赞成,便安排队员每天给傅大爷送餐。”现担任黔江区新华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的冯永周说,当时的傅大爷已年近八旬,还带着一个小孙子。他老伴因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平常家里请人照顾。居住地离书店较远,如果他回家吃饭,店里就会没人照看。
冯永周是贵州省遵义市人,2001年入伍到原黔江区新华消防中队。他是队里第一个给傅大爷送餐的人。连续10年,老队员离队后,又安排新队员,先后轮流为傅大爷送餐的消防队员有120余人。
把老人当亲人
“我租消防队的房子刚好经营两年,后来门面拆了重新修建,我就在消防中队的旁边租了一间门面。”傅体惠说,他舍不得搬走,因为在这里有他固定的客源,还有这些胜似亲人的消防队员。
傅体惠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由于他的小儿子有精神障碍,儿媳也离开了这个家,他就承担起照顾孙子的责任。
“因家里开支大,在店里守一天多少都有些收入。”傅体惠说,他在这里每天有消防站的领导和队员,把他当亲人一样关照。
2008年12月,傅体惠老人的孙子不慎左脚摔成骨折,老人又突发冠心病,爷孙俩躺在医院无人照顾。消防员刘华得知后,向领导汇报经同意,刘华在医院一直照顾到爷孙俩出院。
“当时住在医院,刘华不仅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还要给孙子接大小便。暖心和细心地陪护,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傅体惠说,领导和队员们对他一家人的好,让他终生难忘。
2014年,傅体惠的老伴患病后,住院一个多月,当时住院差的费用,是全体消防员捐助了15000多元,才把住院费结清。
“每到逢年过节,我们消防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傅大爷不到场,我们绝不先开席。”从入伍时的原黔江区新华消防中队到现在的消防救援站,已工作23年的冯永周说,“现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首先是派人给傅大爷的饭菜打好送去后,我们的队员才开饭。”
消防队员与傅大爷一起吃年夜饭(资料图片)
传承敬老美德
“傅大爷有一个儿孙满堂的家庭,只是平常儿女没在身边。我们安排队员每天负责给他送餐进店,也是教育我们的队员传承和发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现任新华消防救援站站长何俊希说,让队员多与傅大爷相处,听傅大爷讲人生故事,学习傅大爷的为人方式和创业精神,对我们消防员的成长和进步大有益处。
“当时中队队员冯永周提出给傅大爷送餐,是我在2012年从支队调到新华中队后。最初是一天送三餐,因傅大爷说早餐吃太早了他不习惯,后来就只送午餐和晚餐。”刘泽伟说。
据了解,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除了给傅大爷送餐,还挤出休息时间帮傅大爷整理书架上的书籍,打扫店内和店门外的卫生,每晚还要检查店门是否关好。若发现傅大爷的店门忘记锁了,就乘车将傅大爷接过来,把门锁好后又送回去。
长期以来,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老人和孩子,已成为消防队员的传统。在群众心中,消防是一支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密的队伍,救人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特别是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虽然我们的服装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使命不变、情怀不移。”何俊希满含深情地说。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