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艳云
濯水古镇历史悠久,资料显示初始于西周,兴盛于唐宋,改土归流后为重要的商贾要地。整个景区由古镇老街、风雨廊桥、蒲花暗河等部分组成,集人文、自然风光于一体,很有民族地域特色,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利用闲暇时光,我寻访了一些周边的古迹遗存,也算另辟蹊径的一场踏古寻幽之旅。
乌杨社区的清代洗墨桥,是一座横跨在小溪上的石拱桥,溪水氤氲出清清波纹,微微荡漾在历史的尘埃中。据说,以前学子求学途经此地,用溪水清洗笔墨,因此得名。一座桥,有了故事就有了灵魂,古朴的桥身,桥拱却高高耸立,像一位骄傲的英雄,静静地旁观着周边的一切。
在蒲花社区,一座清末民国的陈家湾拱桥,横跨于沐珠河上。据说,是以前当地村民为种田方便,自行筹资所建,如今已鲜有人通行。我初见此桥是在一个傍晚,桥面上被落叶和苔藓覆盖,周边林木茂密,却又寂静无声。走上去只听到脚下沙沙作响,似乎是一位慈祥矍铄的老人,在向我慢慢诉说曾经的故事。在蒲花社区,还有一处神奇的存在,那就是三潮水,估计是与蒲花暗河相连。据说,每天三次水起水落,水满时,顺流而下形成溪流,而后消退,如此反复。跟“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拱桥不远处,藏着一座清代灵应寺遗址。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山门门额上的“玉灵山”和门柱楹联“玉宇无尘望去皆松风水月,灵山有路游来尽圣域贤关”仍然依稀可见。据说,以前僧侣众多,曾与当地村民争夺柴林,后双方和解,并于清光绪年间立了一块“天理良心”碑定分止争。这块碑也成为古镇恪守的诚信公约。
宋代石鸡坨陶窑遗址位于三门社区,原址在半山腰,在杂草堆中已经难辨真容。新址如今已搬迁至319国道旁,刘氏家族传承烧制陶罐、陶杯,依然兴旺。只见传承者烧制的手工艺品堆满院坝、堂屋。这些静态的艺术品,是时间的见证者,也记录着岁月的流转,见证着生活的起伏与变化。
在乌杨社区,有一棵银杏树王,这是一颗枝繁叶盛的活化石。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矗立在风中;第二次是夏季,绿叶满树,朝气蓬勃,在下雨天显得格外精神;第三次是秋末,正好碰到满树金黄,微风轻拂,让我想起了友人帐中铃响的残株,不过,它应当是正值“壮年”,不然可能真的变幻出一位慈祥老人。
这些古老的桥、清清的水、厚重的石块、参天古树,堆砌成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历尽沧桑,沁人心脾。漫步其中,仿佛云和山的彼端,有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静听溪水潺潺,遥思花开花落,静谧、神秘,远离尘嚣,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