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湘一贯石刻
11月8日,黔江区阿蓬江镇举办了重走“川盐古道·川湘公路”活动。由阿蓬江镇政府全体职工、镇级各部门及群众组成了100余人的队伍,分成四个小组,沿途了解“川盐古道·川湘公路”在阿蓬江境内留下的人文故事,感悟先辈们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不惧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干部群众中薪火相传,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走过最原始的一段川湘公路
据介绍,川湘公路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1937年初全线竣工通车。这条公路在当时四川省境内的里程达698公里,起于今重庆市綦江区的雷神店,经綦江、南川、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区县入湘境的花垣县茶洞镇,止于湖南省泸溪县的三角坪。在抗战时期,川湘公路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当时大批国际援华物资从广西北部湾运到战时的军政中心重庆。在民族危亡紧要关头,川湘公路是承载着伟大历史使命的生命通道,也是抗战时期川盐、川粮济湘的主要运输通道。
固北关遗址
解放后,川湘公路修建改造为国道319线。在黔江段从黔彭边界石碑牌入境,经原西泡、工农、石会、册山、联合镇、正阳、冯家、濯水、犁弯、两河口等集镇,至黔酉边界火石坳出境,全程130公里,仅在阿蓬江镇境内长达40余公里。
走过接龙桥
川盐古道,是一条人工运输食盐的古盐栈道。从郁山镇盐场出发后,经原石塔铺、黔江县城、河口场、濯河坝、犁弯、两河口,然后运抵酉阳县城。
川盐古道在阿蓬江境内长达近50公里,道路全为石板铺砌,宽度在50至100厘米左右,石板路上至今能看到当年盐客留下的打杵印和草鞋印。自唐宋时期起,这条古盐道曾承载起酉秀黔彭地区、川鄂湘黔之间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游客在老盐客驿站打卡
川盐古道和川湘公路,在阿蓬江镇境内有保留下来的石刻和历史建筑较多。有光绪二十一年酉阳知州赵藩巡视北防,来到当时两河集镇附近的固北关口,亲自题写的“岩疆锁钥” 四个大字;光绪三十三年黔南王良鼎游览太平洞时,在进洞门左侧约5米高的石壁上,写下“奇境天開”四个大字,并在洞壁写下42字游记;在太平洞进门的石壁上有“风雅绝伦”四个大字;在阿蓬江境内的火石坳,路旁约8米高的岩壁上有 “川湘一贯”四个大字。
太平洞石碾盘
沿途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修建的接龙桥、乌杨桥、江南提督段琨祖墓、商周刀背田遗址、固北关遗址、太平洞人类生活遗址、盐客驿站和清代所建的童家大院。更为奇观的是童家大院后面的山王庙遗址附近,用条石砌成的两道石拱寨门,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些历史古迹,现已成为阿蓬江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川湘公路段合影
“今天参加阿蓬江镇政府举办的重走‘川盐古道·川湘公路’活动,看到悬崖峭壁上修建的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崎岖的古盐道,也让我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顽强拼搏精神。”游客程乙真说,这次活动使他深受启发,今后要更加努力工作,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山王庙石拱门合影
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川盐古道、川湘公路在阿蓬江境内长约40公里,基本保存完好。我们这次举办的重走“川盐古道·川湘公路”活动,一方面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想通过群众网络媒体宣传,让更多的游客来到阿蓬江镇,踏寻历史足迹,感悟峥嵘岁月,推动阿蓬江镇农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