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 听91岁土家婆婆讲“初心”故事

5年零209天,前来听“初心”故事的干部群众已有100万人次

听马婆婆讲“初心”故事

11月10日,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先锋组,一栋黄墙青瓦三层小楼在地图上难寻踪迹,但鲜红的“初心小院”四个字,却在冬日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这里安静地听着“初心”故事。

初心小院

从这里讲出去的“初心”故事不仅传回首都北京,还传向世界。

讲“初心”故事的是91岁的土家族婆婆马培清。她不仅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还是中益乡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故事的“最美宣讲员”。从2019年4月15日起,马婆婆便开始为前来“初心小院”打卡“总书记的足迹”的各地群众讲“初心”故事,截至今年11月10日,已有5年零209天。

“那天是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石梯步来到我家院坝开座谈会。因为路很窄,我担心他的安全,赶忙对总书记说:‘总书记,您要慢慢走’。总书记忙亲切地对我说:‘您也要慢慢儿走’。我关心总书记,总书记更关心我。没有想到总书记对我这个农民这么关心,心里像喝了蜂蜜水一样甜滋滋的。”马婆婆越讲越激动,脸上笑开了花。

“唉!因为当天人多,我将总书记送到公路边就走不动了,没能亲自把总书记送上车,没能亲眼看着他离开华溪村,我从内心感到过意不去。”刚才还满面笑容的马婆婆顿时流下了眼泪,“按照土家人的礼节,我没有把送客人的礼节做到位哦!”

这是何等的一往情深!前来打卡“总书记的足迹”的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的餐饮老板冉亚丰说:“马婆婆讲‘初心’故事,真人、真事、真情,令人感动。”因此,他不仅带着老婆,还将在丰都做餐饮的妻侄女彭晓庆一家三口带来。彭晓庆指着女儿黄羽彤说:“我们一家三代人专程前来听‘初心’故事。”

在初心书屋,小女孩黄羽彤也学着长辈冉亚丰在翻阅书籍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故事,马婆婆是越讲越精神。“走,带你们到堂屋,看总书记在华溪村视察时的视频和在我家视察时的照片。”马婆婆用手点击屏幕放起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华溪村的亲切影像,一一进入大家的眼帘。“‘初心小院’之行,让我找到了‘初心’的答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来自重庆的民营企业职工龚明涛说,“置身‘初心小院’,强烈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赤子之心。”

企业职工龚明涛和谢俗银在“初心小院”打卡参观

“我的父亲名叫马发兹,是中共地下党员。在父亲的感染下,我在197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多年。二儿子陈鹏怀着对共产党的无限尊崇与感恩,在2021年6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是‘初心’课堂里的第一批讲师。”从践行初心到传承初心,马婆婆说她感到由衷的自豪。

初心邮局里的游客

如今,初心小院、初心课堂、初心邮局等串珠成链,让华溪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杠杠的。“在这片土地上,贫困曾是千百年来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是党的初心让我们越过了这道坎,幸福可感可见可及。”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正是有了像马婆婆这样用真心讲“初心”故事的宣讲员,吸引了来自重庆、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打卡“总书记的足迹”。截至目前,前来“初心小院”听“初心”故事的干部群众已有100万人次。

马婆婆指着大门上的那副对联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讲好‘初心’故事。”马婆婆送大家来到大门口,指着门上那副对联说,“这是当时我给总书记说的心里话,贴在那里至今都没换下。”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脱贫不忘习主席”,横批“永感党恩”。

初心,在华溪村生根、开花、结果。那副红朗朗的对联,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记者 龚节品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