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记者,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下,扮演着传递真相、记录时代的角色。社会大众对我们的认知,往往交织着好奇、敬佩乃至误解。
从“你们记者好厉害,是不是哪样都晓得”的惊叹,到“你们记者是不是只要有新闻,哪个咔咔角角都要去”的好奇,再到“你们记者是不是文笔都特别好”“你们记者是不是晓得很多内幕消息”的揣测,乃至“记者同志,这个事情我想请你帮个忙”的求助。这些话语背后,是对记者职业既神秘又复杂的多维想象。
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们想借这篇文章,轻轻掀开记者的神秘面纱,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我们。
蔡肖霞
“你所记录的今天,是之后的人们了解这个时代一个深深的注脚。”这是我在2021年12月21日写给自己的一句话。那一天,我正式入职,成为了一名记者。
三年时间,我行走在黔江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写下近1000篇新闻稿件,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黔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心城市的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节节攀升、人们生活的精彩纷呈……我也在新闻工作中被悄然润泽,隐秘着拔节生长。
三年后,我依然对这份职业充满激情并心怀感恩。感谢这份职业,让我看到社会的更多面,让我在纷繁复杂中拨开层层迷雾,在莫衷一是中凝聚价值共识,始终扛起理性、务实、深刻的旗帜,发出新闻媒体主流的声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将努力克服“本领恐慌”,用脚力、脑力、眼力、笔力去感知和书写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努力做好黔江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为黔江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勾思
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8年。这些年,我曾在高涧社区,和挖藕人踩入淤泥中,在藕田里辛苦劳作;在石会镇食用菌产业基地,见证了桑菌培植的生态循环模式……站在话筒前,面对着镜头,我是那个传递信息、讲述故事的主持人。这些经历,让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新闻报道也从传统电视延伸到了PC、移动端。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度过了电视的“黄金时代”。我们正处于融媒体时代,接受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不断学习、勇于尝试、积极拥抱变化,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推动者。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初心,勇于探索,就能在新媒体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之花。
刘清春
“新闻有温度,文字有力量。”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报纸编辑团队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底线,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与深度,力求在海量信息中为读者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
然而,在信息真假难辨、舆论环境复杂的当下,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坚守职业道德,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流量所惑,不为利益所动,坚决抵制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我们要做社会的瞭望者、真相的守护者、正义的捍卫者,用实际行动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精神。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提升报道质量。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同时传承老一辈新闻人的优良传统,鼓励创新思维,让新闻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马乾芮
十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有幸参与报道了《大年夜的守渡人》。该作品用记录片的手法拍下了杨胜环老人20年来的坚守。采访中,前辈们为了一个镜头,一句描写,反复雕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我新闻事业长征路立下了标杆。我怀揣对新闻事业的那份热爱,带着采写要求的那份严谨,走上了新闻路。
十年里,我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黔江的十年巨变;十年里,我参与采写编辑稿件4500余条,从一名懵懂的新人,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新闻工作者;如今,我从记者岗位调整至编辑岗位,肩负起了更重的把关责任。
历史大潮奔涌向前,新闻记者与时代同行。我相信,未来我对新闻依然热爱,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殷殷期许,继续讲好黔江故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李丹
新媒体的发展,让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安全是我们的及格线。我们曾十多人一起看同一篇重点稿件,也习惯把新闻图片放大看每一个边边角角。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更需要我们竖起敏感神经,把安全意识放在心头,也落实在指尖。
新媒体时代,转、赞、评就像分数一样标明了每一个新闻产品的价值。要获得更高的价值,就需要我们精进编辑技术,研究平台的流量密码,从上线、推送的时效选择,到每个小视频、小标题的斟酌。今年以来,我们生产、推广的内容产品中,5万、10万+的有102个,还有一个阅读量破1000万。
对我而言,记者节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学习之旅。我们既要担负起信息传播者的荣耀与责任,又要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互联网传播模式,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多维的记者群体。未来,希望能用更多被大家认同的新媒体产品,让大家喜欢上这些产品背后的我们。
宋昊轩
我们用镜头记录真相,为了捕捉一个好作品,我们可以三天三夜在单位安营扎寨;在零上40多度的酷热中,与同事深入狭窄肮脏的下水道,只为将下水道工人的艰辛真实呈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作品屹立不倒的生命之源,而执着就是捍卫这份真实的坚固盾牌。我们敬畏每一个生命个体,用心感受新闻的脉搏,如同呵护稀世珍宝般对待每一则新闻。
我们有过在采访中遭受误解的委屈,有过面对危险时的恐惧,有过因截稿压力而失眠的夜晚。但当新闻播出、报道发表,看到社会因我们的努力而产生积极变化时,一切都值了。
记者,这一神圣而庄严的名字,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我们牢记责任与使命。这份责任,是我们拿起话筒、扛起摄像机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在新闻的崎岖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它像一团燃烧在我们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真相、传播正义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杨磊
今年,是我从业的第12年。回顾职业生涯,无论是狂风暴雨中,还是危险的灾难现场,都有我们的身影。每一次克服困难完成报道,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记者这条道路上。
今年1—10月,区融媒体中心在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用稿80余条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及其客户端、网站用稿100余条次。比如6月底至8月初,黔江区遭遇强降雨袭击,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闻“汛”而动,新闻采集部4个记者团队连续奋战3个昼夜,坚持采访报道在防汛抗洪一线。5天时间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国、市级主流媒体用稿近20条,有力地展现了黔江防汛抗洪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同时,我们协助区委宣传部,在文化报表“主要媒体新闻报道”板块,取得了连续3个季度全市排名A档的好成绩。多篇报道获得重庆新闻奖、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奖等。
未来,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们都将义无反顾,继续前行。因为,我们是记者,在这条光荣而又艰辛的道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杨念
11月8日,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13个记者节。记得初为记者时,那份对新闻事业的挚爱,怀揣着探寻真相的炽热渴望,穿梭于城市与乡镇的每一个角落,用笔尖勾勒出人间百态、时代风云。每一次采访,都是心灵的深度触碰,让我更加坚信,记者的天职在于传递真实、捍卫正义。
此后,转身成为报纸编辑,从台前退至幕后。我学会了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新闻,于浩瀚信息中淘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精炼之语讲述最动人的故事。编辑生涯,让我深刻体悟到,新闻不仅是事件的简单报道,更是思想的激烈碰撞、情感的深切共鸣。
如今,我迈入新媒体的广阔天地,学习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述故事的艺术,让自己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精神。每一次岗位的变化,都是一次自我重塑的历程。感谢过去每一次挑战赋予我的成长。未来的征途依旧漫长,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我会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讲述这个时代的故事,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我的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11月8日上午,黔江区融媒体中心的几位记者在阿蓬江镇采访该镇举办的“重走川盐古道·川湘公路”驴行活动。当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我恭祝所有记者(编辑)朋友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我从18岁向中共涪陵地委机关报《群众报》投稿开始,直至如今的《武陵都市报》,与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不少记者成为朋友。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新闻写作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在学写消息、通讯的基础上,还试着学写散文和短篇或微小说,作品先后在国家级、省(市)、地(区)级报刊发表过,出版了散文集《乡愁如诗》,还有幸成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真诚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们!
记者是一个苦中有乐的行业,作为业余通讯员的我感同身受。我的记者朋友们吃苦耐劳、严谨务实、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多关心、理解、支持广大记者(编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希望主管部门、媒体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竭尽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讯员 熊定质)
鹧鸪天· 祝福记者节日永快乐
李绍洪
祝语声声玉宇飘,
福临喜至乐淘淘。
记人写事真情露,
者语言实品味高。
节美妙,
日逍遥。
永逐梦想竞风骚。
快车极速人生道,
乐业安居敬业骄。
玉连环·赞记者
刘红廷
笔者文心藏慧眼,
平生报国拳拳。
置身书海苦行船,
素情千万里,
妙语话诗篇。
且把清纯留几许?
丹青真爱无边。
崇高无冕立山巅,
悠闲抛脑后,
冷暖系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