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朝政)今年来,黔江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抓好垃圾处理“前中末”端程序,让垃圾回收“活”起来,收运处置更加规范,进一步助力垃圾变废为宝。
健全前端投放体系。深入推行“高层撤桶”“撤桶并点”,提档升级生活垃圾投放点697个,改造率达100%。全区落实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招募分类指导员276名,常态化桶边指导、开袋检查,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行政村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探索上门回收、网上回收等“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持续推动“两网融合”建设,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41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14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达100%。
健全完善中端收运体系。深化生活垃圾“户分类、村社收、乡镇街道转运、区处理”模式,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29个、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点1个,配齐配足分类收运车141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规范设置垃圾暂存设施,建立信息管理台账、转运交接制度和应急处理方案,全覆盖与具有相关资质的收运处置企业签订协议。
健全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建成渝东南唯一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稳定运行,日处理其他垃圾350吨/日。建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车间1座,日处理桑枝100吨/日。鼓励企业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年处理建筑垃圾12万余立方米。推动工程渣土填埋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装修垃圾填埋场完成用地选址。建设医废处置中心1座,全覆盖集中收运处置医疗废物。力争做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健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持续推动智慧环卫系统建设,建成智慧公厕4座、安装环卫车辆GPS监控系统45套。推行“渣土车监管一件事”应用,新建4个点位、5个视频抓拍摄像头,试点重要区域、重点路段渣土车智能化监管。采取日常巡查、设卡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持续开展联合执法,今年共查处生活垃圾相关案件3起,震慑了垃圾污染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