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培训
调解S524项目建设纠纷
送水
网格长宣传森林防火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数字重庆建设的不断开展,石会镇正加快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简称“141”)基层智治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石会镇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聚焦“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提升,坚持以“自”备“智”、以“智”促“治”、以“治”带“自”,吹响基层治理前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梗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以“自”备“智”
实现数据有迹可循
“政府给我们配备了机子,还办了电话卡,网格员换了也不怕,数据都在机子上。”日前,石会镇黎明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庆说。
据了解,石会镇将全镇9个村(社区)划分为36个网格,网格全覆盖配备了网格终端机36个。为确保数据的延续性,严格执行“换人不换机”原则,实现了数据有迹可循、问题处置及时。
自构建“141”基层智治体系以来,石会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以智能设备为载体,接入基层智治平台,以积分制管理为依托,推动治理窗口前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治新局面。
目前,依托36个网格搭建了82个微网格,按照“1+3+N”要求配备网格长36名、专兼职网格员51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其他力量664名,打造了“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治理链条。此外,大力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全覆盖组建网格党小组30个,实现党组织到“治理末梢”,切实增强基层治理凝聚力、执行力。
“数字赋能让基层治理从被动解决转为主动预判。”石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社区只要打开“141”基层智治平台,就能实时看到网格员上报事件和推送任务等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特别是辖区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一目了然,便于基层党组织及时决策、有侧重地倾斜资源、开展工作。
以“智”促“治”
打造镇村两级共治格局
“我们武陵一遇到长旱天就没得水吃,以前还要打电话给村里反映,现在手机上点一点,水就送起来了,是真的方便了。”交谈中,武陵社区7组居民向石会镇“141”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说。
数字赋能管理,极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石会镇为确保“141”实体化运行,组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专题培训8次,“手把手”指导“141”角色权限、平台流程、操作实践等操作,全面提高镇村干部、网格员履职能力。同时,在指挥室及4大板块各抽取1名年轻干部成立工作专班,聚力攻坚工作任务、网格任务、上报事件处理、日常督查考核等工作,打造镇村两级共治格局。
工作始于群众需求,服务终于群众满意。石会镇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满意度”纳入事件完成评价体系,专班工作人员每月随机选取涉事群众回访,对事件上报速度、解决方式以及后续发展等进行现场测评,坚决杜绝以“上报”掩盖“事件”。
以“治”带“自”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指挥中心,有人在工农3组焚烧秸秆,我们多次劝说无果,请派人协调处理。”“您有新的预警消息,请处理…”近日,石会镇基层智治平台、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同时响起提示声音,平安法治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协同派出所,立即赶往现场处置,一场火灾险情被成功化解。
与此同时,现场处置人员将处理结果通过“村村通”大喇叭、网格联系群及时公布,并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知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嬢嬢,天气干,不要在土头烧包谷秆哦。”“我晓得,工农烧包谷秆那个遭罚了200元,广播天天都在说,我们这个院子的人都在说,烧点包谷秆遭罚200元,还要告知全镇群众,划不来,你放心,我们绝对不得烧。”近日,在田间,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亮出身份,提醒居民注意农事安全生产。
通过干群的对话,便可得知随着“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入推进,一批数字化应用投入实战,成为基层党组织提质赋能的有力工具,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为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石会镇基层智治平台先后接入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全市视联网视频系统等功能,实现数据可视化、资源共享化、指挥协同化。自接入以来,调度网格员300余人次参与处置森林防灭火预警信息、防旱抗汛等重点工作,实现基层治理端口前移、参与全面、治理高效。
数字赋能的“加持”,让石会镇基层治理更富特色,举措更有针对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更强。下一步,石会镇将以基层智治平台为载体,以网格治理、群众参与为抓手,切实打通基层治理堵点难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记者 费玉琼 通讯员 田玉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