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语言,也是最能让读者与作者发生灵魂碰撞的载体。每次看完一本书,我都有许多感悟想记录下来,特别是在读到史铁生先生《我与地坛》的文字后,就像是和一个与我有着同样思想却用着那个年代的语言的聊天。我在倾听他的经历,他的想法,也感悟到他如何在迷茫中寻找到人生的答案,并让我从他的文字里与他共鸣。
“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友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我大概是羡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史铁生先生尽管走了很多年,但余华老师还会经常提起他,无论在哪里,看见熟悉的场景,看见熟悉的人的时候,都会提起史铁生先生。就像他一直还在我们身边,一直在余华老师身边一样。在史铁生先生行动不便的时候,出去踢足球也会叫上他,他们一起感受到久违的快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不再是那么深厚,而是显得稀缺。大多数人最好的朋友就是手机,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我生病的时候,似乎没有不顾家人阻拦而风雨无阻来探望我的朋友。人不能没有朋友,我也有关系好的朋友,但因为生病,要让他从另一个城市跑到我的城市来照顾我,似乎还不太现实。
我常常在想,也许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吧。但实事求是地说,当今社会不以感情为重的人有不少。就拿学校里的同学来说,绝大多数也都不会过多表露自己,也不会过多与室友、同学交流,他们最好的朋友就是手机,似乎能在手机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同学们似乎都在坚持“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真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绝大多数”也不等于全部,仍然有部分同学还是更多地倾向于与同学交流,而且在遇到事情时也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而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对方感到温暖。
同学的相处,让我有些迷茫。于是,我就更加不可遏制地想到我的妈妈。妈妈不是最有文化的妈妈,也不是最漂亮的妈妈,但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妈妈。她的爱,总会在我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她的爱在从家乡寄来的包裹里,变成我最爱吃的美食;她的爱在电话里,变成了一声声叮嘱。我很庆幸,我在妈妈的爱里长大,妈妈在我的爱里变老,我与妈妈就这样幸福地彼此爱着、幸福着。
但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人要在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开始懊悔愧疚?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或许,史铁生先生一生都愧疚于没有早点答应母亲,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唯一答应的一次,也像是上帝开的玩笑,是永远的诀别。文字像是有魔法,我仿佛真的看见史铁生先生的母亲躺在三轮车上离开的场景。
友情和亲情,是人生都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在生命中慢慢去寻找,并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回报自己得到的爱。在这些彼此爱的人中,包括亲人,也包括朋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方法、找到答案,那就先去读读诸如《我与地坛》这样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