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医生”扎根大山34年

谭凯(中)上门走访村民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随叫随到。”“他服务态度好,手机号码成了村里的健康热线。”一个药箱、一辆摩托车,61岁的石柱自治县新乐乡红河村卫生室医生谭凯,秉承“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扎根基层34年,用细心爱心践行“救死扶伤、敬佑生命”初心,被村民们亲切称为“摩托医生”。2023年,他获评敬业奉献“石柱好人”。

骑坏4辆摩托车

扎根大山为群众健康“守门”

“父亲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我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崇敬和热爱。”谭凯家住黄鹤镇鱼龙村,1990年从重庆卫校毕业后,被聘请到新乐乡卫生院当医生,这一干就是21年。

刚参加工作时,交通落后,谭凯经常挎着药箱步行前往村民家问诊,非常不便。随着交通条件改善,他用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从此成为他出行的“标配”。

该乡红河村、九蟒村与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交界,山势险要、沟壑纵横,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村里“三留守”人员较多。2011年,红河村卫生室成立,但因条件艰苦,人员一直无法到位。得知这一情况后,谭凯主动请缨担任村医,同时负责九蟒村卫生室工作。

起初,谭凯这一决定遭到家人一致反对。“那里山高路远,没有村医,村民看病是个大问题,我是老员工了,不能看着不管。”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最终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

自从卫生室“开门”,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到乡卫生院了。一上班,谭凯就开始忙碌起来,甚至晚上关门后,还会有村民来看病。

作为一名村医,谭凯“上山下乡”成了“家常便饭”,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狭窄乡村道路蜿蜒曲折、坑洼不平,摩托车配件被颠得七零八落,谭凯找来铁丝将其固定。“哐啷哐啷……”听到摩托车声响,村民就知道谭凯来了。

从医34年,他骑坏了4辆摩托车,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与“死神”赛跑护佑生命

村民暖心称他“村医亲戚”

九蟒村海拔高、位置偏,村民居住分散。10年前的一天,年过八旬的村民曾某某支气管炎发作,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接到其家属电话后,谭凯挎起药箱,骑上摩托车往老人家中赶去。

由于老人居住在山上,当时公路未通达至家门口,骑行了一段后,谭凯又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了近3个小时才抵达老人家中。

输液、配药,直到老人病情稳定,谭凯才放心离开。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红河村卫生室时,已是凌晨。休息了3个多小时,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谭医生,我吃不下、睡不着、走不动,感觉不行了……”2021年7月的一天,红河村瓦房子组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人夏某某,心急如焚地给谭凯打来电话。

了解清楚病情后,谭凯立马穿上雨衣,挎上药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通往夏某某家的道路尚未硬化,路面湿滑、泥泞不堪,经过一段盘山路时,谭凯连人带车摔下悬崖,幸好被一根大树挡住,身上多处擦伤,侥幸捡回一条命。

谭凯忍着疼痛爬起来,顾不上摩托车,冒雨一瘸一拐步行到老人家中。得知缘由,老人感动得流下泪水。谭凯却轻描淡写地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您老人家的生命健康更重要。”

谭凯的事例不胜枚举,他的医者仁心得到村民高度赞誉,大家暖心称他“村医亲戚”。

扎根基层初心不改

热心周到为村民健康“续航”

13年来,谭凯承担着红河村和九蟒村上千名群众的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出诊巡诊等工作,乡亲们的健康状况他了然于胸,与大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谭医生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往往这家病还没看完,下一个电话就来了。”红河村党支部书记廖邦术说,谭凯的工作作风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乡村医生工作艰苦,但谭凯仍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妻子在家务农,家里全靠她一个人张罗……”然而,提起家人,他却满是愧疚。

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泛白,谭凯初心不改,始终恪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用一颗痴心坚守偏远乡村,用爱心谱写出一曲奉献之歌。

“乡亲们的健康就是我的牵挂,他们需要我,我就会把这条路走到底。”谭凯说。

(通讯员 隆太良 马斯健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