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堆料仓、喷淋除尘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进出车辆冲洗设备、整洁硬化的道路、实时测速装置……近日,记者走进黔江区蓬东乡河坝坡水泥用灰岩矿山,映入眼帘的是布局规范的矿区,停放有序的车辆,青草绿树的环境,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改人们对矿山“漫天灰尘、机器轰鸣、环境脏乱差”的固有印象。
矿山旧貌换新颜
这良好的成效与黔江区矿山管理部门及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的超前理念密不可分。矿山开采的确创造了物质财富,但不可避免的是会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及时做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河坝坡矿山绿化环境
河坝坡水泥用灰岩矿相关负责人回忆起当初的粗放式开采,很是感慨:“那时候到矿区上班,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天不敢开窗透气,雨天满地泥浆无从下脚。如今,通过创建绿色矿山,矿容矿貌得到改善提升,同时落实‘边开采、边修复’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矿山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矿山开采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才能长久。
近年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督促矿山企业严格实行“边开采、边修复”措施,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绿色矿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矿产资源支撑。
生态修复显成效
大堡矿山厂区绿化
环境绿化变好后的大堡矿山
道路干净宽敞,树木郁郁葱葱,绿地生机盎然。近日,记者打卡位于黔江区水田乡的国家级绿色矿山——大堡矿山现场看见,机器轰鸣,一辆辆运输砂石的货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露天开采场周边,一排排绿色的刺槐郁郁葱葱,灌木丛与正在开采的灰白裸露带形成鲜明对比。与人们印象中尘土飞扬、满目疮痍的矿山企业形象大相径庭,采矿区的颜值大幅提升。
大堡矿山边坡绿化
“以前搞粗放式开采,扬尘比较大,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他们采取了边复绿边开采,生态得到了保护。”水田乡村民郑斌表示,矿山周围的扬尘减少了很多,空气也清新了。
查看修复植被长势
作为渝东南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矿山,管理部门与矿山企业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上下足了功夫。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矿山合理选择树种、草种,确保修复成活率。要求矿山对破碎区、堆料场进行全密闭,硬化厂区道路,修建洗车池,安装喷淋设施,修建绿化隔离带。通过源头管理,在矿业权出让合同中明文约定矿山企业应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把建成绿色矿山作为增划资源、矿权延续的前置条件。
重庆正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堡矿山负责人郑云峰告诉记者,公司严格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方针进行矿业活动,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矿山。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绿植绿化,不断提升矿容矿貌,在矿区内见缝插绿,整洁亮化,确保矿区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噪声不扰民。截至2024年8月,完成老采区及最终边坡复绿面积200余亩。栽种刺槐、红叶石楠等苗木2万余棵,目前长势良好。
多措并举促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100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投入治理修复资金1677万元,治理修复损毁矿山土地达到1608亩。”区规资局地质矿产科工作人员王自强介绍,在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当中,我们主要采取编制年度修复计划、每年计提生态修复基金、签订三方监管协议、编写年度总结报告等方式进行监管。全区累计计提修复基金已达2647万元,累计修复生产矿山损毁土地面积485亩。在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方面,组织落实全区216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多措并举,通过创建绿色矿山,实施“园林式”绿化,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容矿貌得到改善提升,同时落实“边开采、边修复”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矿山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下一步,黔江区将继续按照《黔江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保护制度,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让矿山变青山,真正做到矿区“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防借生态修复名义的越界开采违法行为,以更加优质的防治屏障和生态环境提升群众满意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 徐朝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