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残疾愚公” 8年凿开“致富路”

一家3口、3把锄头、1把铁锤、1根钢钎。只要有时间,右手自幼残疾的石柱自治县金铃乡银杏村高台组村民罗光法便带着妻儿,在通往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太平村的公路上,清理滚落的石头,填补凹凸不平的坑洼。

“这条2.7公里的公路,我一家3口,整整修了8年时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把这条路养好、用好。”今年63岁的罗光法两鬓斑白,一身旧布衣、一双老胶鞋,左手布满老茧,他的语气执着而坚定。

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要出路”

高台组海拔1600多米,四周被崇山峻岭包围,当地群众称之为“绝壁上的村落”。“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村民到金铃乡或忠路镇赶集,不得不翻山越岭,天不亮动身,回来已经天黑。

罗光法和妻子利用农闲维护公路

不通公路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难题。土生土长的罗光法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

虽然高台组到太平村比到银杏村更近,但要翻越一座高山,还要占用太平村村民的林地。在高台组村民看来,要修公路,没有政府支持,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这里的多数村民陆续搬离。

2013年,罗光法与太平村村民协商好林地占用问题,带领家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克服右手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每天天刚亮,一家人便带着锄头、铁锤、钢钎等工具走出家门,沿着崎岖小路,翻越屋后高山,来到地势较为平坦的太平村,开始了漫长的“开山之路”。

自筹资金

凿山啃下“硬骨头”

“有村民说我傻,认为仅凭一家人力量不可能修好路。但我有长远打算,一天修一点,一年修一段,总有一天能把路修通。”对于修路这件事,罗光法很执着。

罗光法一家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化为战天斗地的行动。利用农忙间隙,仅1年时间,就将太平村到其屋后山上2.1公里的毛坯路挖通。

自己可以挖土路,但余下的600米全是山崖,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撑,成了罗光法面临的一大难题。

“期间,政府多次动员我搬迁到山下,但缺少田地,就近务工也存在困难,到时候生活都成问题,所以我们一家人决定留在山上。”罗光法说。

眼看公路就要通到家门口,罗光法只好用卖黄连积攒下的钱雇用了一台挖掘机,一年凿一段。“就算穷十年八年,我也一定要把路修通。”罗光法“铁了心”,谁都劝不动。

当时,小型挖掘机每小时工价200元,大型挖掘机每小时工价300元。凿通这段山路,罗光法一家花费了40多万元。

2018年夏季,盘山路雏形出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一段50多米长的道路冲毁。开山取石、修建堡坎、填平路面,整修这段路,罗光法又花了10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光法一家寒来暑往,披星戴月,2021年,全长2.7公里的公路终于贯通。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他为“活愚公”。

自强不息

产业拓宽“致富路”

在此期间,金铃乡政府也在县级相关部门支持下,修通了银杏村到高台组的公路,不仅让高台组多了一条出山路,而且成为连接太平村的交通环线。

公路通了,群众增收致富速度加快了。罗光法修建了新房,实现“安居梦”;扩大了黄连种植规模,实现“致富梦”;搬出去的村民陆续返回老家,发展起黄连产业。

“我家在地黄连面积有15亩,按照目前长势和价格,亩产值约11万元。”来到黄连产业基地,罗光法看着长势旺盛的黄连苗,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村里撂荒地多,我不仅要种好黄连,还要发展高山蔬菜。”罗光法一家的“致富路”也彻底打通了。      

(通讯员 隆太良 马斯健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