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带病为“非遗”奔走 退休教师出版《黔江方言》

汪增阳展示他编著的《黔江方言》

提到方言,上年纪的人都会说。它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语言交流,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标志,也是流传数千年的语言精华,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但在普通话盛行的今天,方言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当年54岁的汪增阳,因患心脏病和肾结石从黔江区濯水中学病退后,为响应国家“语言资源保护”的号召,用24年的心血搜集整理,于今年3月完成的一本80余万字的 《黔江方言研究与集注》,终于与全区50余万民众见面了。该书分为“黔江方言的研究、黔江方言的横向比较、黔江方言的纵向溯源、黔江方言的集注”四个部分进行注释,让读者一目了然。

如: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说某人爱捡便宜,爱说光面子话,喜欢喝泡添肥,爱在别人面前打包票,真正办起事来死无益,人们提起他就鬼火冒……在汪增阳搜集整理的《黔江方言研究与集注》一书里,对黔江方言进行了注释——捡便宜:即用低廉的价格买别人的物品;光面子话:即专挑好听的说;喝泡添肥:即巴结有钱有势的人;打包票:即承诺、保证;死无益:即没有能力;鬼火冒:即很生气。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走到每一个新的地方,必须要了解当地人的方言习俗,方才入乡随俗。

汪增阳书中写到的黔江方言“么子”,在酉阳、秀山人口中说的是“哪样”,奉节人说的是“么哩”,重庆主城区人说的是“啥子”。其意思一样,在不同的地区文字表达不一样。在民间还有很多方言是没有文字依据的,只能用注音来替代。

《黔江方言研究与集注》一书有着自身的特色:参照川渝方言的特色,以黔江方言为坐标。横向扫视:与外地方言、土家语对比,对其共生性、多样性、复杂性、流变性、代谢性作了深入研究。纵向溯源:对古汉语词汇、语音、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和描写,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作比较深入的探讨,是研究黔江方言的纲目。

据了解,该书在创新上主要创建了无字方言注音法,便于分析、研究、传播,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提供了简易的工具。

研究黔江方言与古汉语的传承关系,有助于学生亲近古汉语,提高文言文水平,为钻研国学提供帮助;研究黔江方言与土家语的关系,追寻民族融合团结的足迹,促进民族团结。此外,该书还保留了一些已经或正在消逝的方言、方音,为后人研究方言史、语音史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以文献支撑,追本溯源,论证黔江方言从春秋到汉唐宋元明清一脉相承,为当代汉语资源发掘保护提供较为翔实的系统的资料,为后世传承方言文化留下宝贵遗产。(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