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挪威的森林》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系大数据技术(4)班 李祎珩

说不定哪阵傍晚的风吹过,当年的人又会浮现在脑海。但我觉得那并不是悲伤的事情,那是自己的青春回忆。

悲伤在一次次这样的回忆中涤除净尽,留下的都是那些让人想到就能够扬起嘴角的瞬间,人生不就是由这样的瞬间组成的吗?

——题记

记得第一次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对青春与爱情以及关于成长、选择和生死观有了一些模糊的理解。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深深打动我。渡边的挣扎与选择,直子的病痛与无奈,绿子的活泼与勇敢,每一个人物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成长的意义。他们的选择,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向我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它,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部作品也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描绘。每一个人物都在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而努力,而他们所作出的选择,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力量。

前不久,再次捧读《挪威的森林》,实话说,已是另一种刻度。它不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更让我对生命、成长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所传达的信息感动着我,也教化着我,让我在自己的内心去找到很多关于人生、生命的答案。

我想,如果组织一场我之曾经和我之如今的关于此书的一场对话,那将是什么内容?

第一幕:直子之离世,怎么理解?

【17岁】

直子的病和死,我觉得都有些莫名其妙,究竟有什么东西走不出来呢?

渡边是爱直子的,这不用说,就算是最后爱上了绿子。他也说:“更何况我仍在爱着直子,尽管爱的方式在某一过程中被扭曲得难以思议,但我对直子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在自己心田中为直子保留了相当大一片未曾被人染指的园地。”

直子也是爱渡边的,尽管一开始倒叙的时候渡边回想起往事,很悲伤地:“想到这里,我悲哀得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但直子却并非不爱渡边,甚至视渡边超越父母而为人世间唯一的依靠和寄托,这还不能称之为爱吗?

总之,读到十一章开头直子去世之后,非常难过,两个人明明可以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渡边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并且多次去信劝说,但最终却还是选择了自杀,很让人惋惜,死得太轻易,太随便了。正如渡边之后说悲伤的那样:“咳,那葬礼实在是太凄凉了。人是不该那么死的。”

【21 岁】

的确,人的一生有两件大事:出生和死亡。

按我们正常的思维来说,直子不应该那么草率。但我现在也能够理解,直子应该是死于一种自我厌恶,简单地说就是她发现自己对木月不是爱,或者说转而爱上了渡边,觉得对木月是有愧疚的。

其实木月和直子青梅竹马,这种爱本身其实并没有冲动,甚至可以说是并不属于男女之间的爱。但木月似乎先意识到这一点,而又无法接受他们之间不是爱,或者说只有选择自己死亡,直子才能从这种畸形的爱中解脱出来,这大概是木月选择自杀的原因。直子后来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爱上渡边之后,但出于对木月的愧疚,出于对渡边的爱,而选择了自杀。因为她同样也觉得,或许只有自己死掉,渡边才能够解脱,尤其是知道了渡边爱上了绿子之后,唯一的牵挂消失了,她就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渡边说直子从来没有爱过他,那是不对的,他还没有看到这一点。其实说到底,这些感情纠葛在我们看来也未必是需要用死亡来了结的大事,但他们的世界其实就只有那么大,“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这个小世界如果需要以自己的死亡为代价运行,他们的死亡是可以自洽的。

第二幕:渡边之爱情,怎么理解?

【17岁】

渡边的关系好乱,深爱着直子,又喜欢上了绿子,之后爱上玲子。

如果现实中身边有这样的人,那一定是“渣男”。但作为本书的主角,似乎又有些让人同情。绿子活泼开朗,对生活饱含热情的抗争,不拘世俗,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她讨人喜爱就如春天的小熊一样,这种爱是渐渐成长起来的,从相识到相知,互相引为知己。渡边也意识到 “那是站立着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摇撼我的身心。”

直子应该算是渡边的白月光吧,这种爱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责任,一种直子在他怀里哭,他就想用心去保护的责任:“但我绝不批评她,因为我喜欢她,我比她顽强,并将变得更加顽强,变得成熟,变成大人——此外我别无选择。”

【21岁】

绿子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人,虽然未必有直子的美,但热情,主动,总之是具有那个年龄女孩应有的状态,是全书中比较正常的一个人。她对生活有抱怨,但同时又充满希望,敢于抗争而不随波逐流,任由时代和命运的摆布。对于渡边来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直子更多已经成为一个信仰了,有些脱离了现实。

渡边确实爱直子,但也如你所说的是一种想要去保护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成为了渡边的负担。他们中间横亘着一个木月的幽灵,本身注定着凄婉,始终是压抑在双方心中的石块,难以消除。

对初美我觉得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爱,同样是爱,不过是怜悯组成的,我在日后才明白当时的初美是何等的漂亮,何等的珍贵,但这样的珍贵被永泽随意抛掷,他怜悯初美。

第三幕:渡边之迷茫,怎么理解?

【17 岁】

除了书中的爱情故事,作品呈现出的整体社会氛围也比较压抑,这就是所谓的迷惘。好像他们对未来的茫然比我更深,感受最深的是第十章开头:“在我眼里,只有漫无边际的泥沼。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书中屡次提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正让我想到有一句话:美国有所谓“迷惘的一代”,是一战到二战之间作家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中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也正是“迷惘的一代”。

【21 岁】

其实,无论面临如何困境,都是要走出来的,而且一定能够走出来。森林固然茂密,树枝上却不时有打结的红绳,那是前人留下以供后人发现的路标。

但是绳结也并非明显到一眼就能看到的,前人在此处打了结,但是他们走出去了吗?这未知。也罢,有总比没有好,21岁的我,不是比17岁的我发现了更多的绳结了吗?

或许,这就是《挪威的森林》留给后人的绳结吧,我想。

第四幕:渡边之结局,怎么理解?

【17岁】

最终,渡边是孤独一人降落在汉堡机场,绿子也不见了。通道,那些年少时光所深爱过的人,终究难以相伴一生吗?既然如此,那么当初爱得死去活来,又有什么意义?

【21 岁】

之前会觉得很遗憾,但后来想想也能够释然。毕竟“喜欢,合适,在一起是三件不同的事情”。爱或许只是能够相伴余生的第一步,虽然很多情况下连这第一步都难以达到,以至于我们为之辗转反侧。但暂时的相爱也很难能够抵御来自家庭,社会,时间,地域上的挑战,总之会遗憾。

爱情是很重要,但爱情一定不是人生的全部。个人价值、社会责任、时代使命等等很多力量,都会推着我们奔赴诗与远方。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