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正当而立之年的张云庆,外出打工落下终身残疾。虽然腿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他的精神支柱没有因此倒下。回家休养期间,他谋划发展家庭养猪产业,靠自繁自养,从喂养50头小猪发展到年出栏400头生猪的养殖规模,成为村里拄双拐的养猪大户。
近日,记者来到黔江区黄溪镇山羊村二组,采访了张云庆。
整理货架上的生猪防疫药品
外出打工受伤致残
今年53岁的张云庆,18岁到广东打工,在农场种过蔬菜、砖厂搬过砖、工地做过小工,后到林场种树,张云庆的伤残也是在林场种树期间发生的。
2008年6月的一天,张云庆骑着摩托车下山买菜,行驶到一拐弯处,在避让另一骑摩托车的老人时,连人带车摔下两米高的石坎。
“摔下去时人是清醒的,身体没有擦伤和刮伤,就是腰杆和双脚动不了。”张云庆回忆,骑摩托车的老人停下车准备扶他起来,他说等会下半身看能动不,当时以为是腿脚摔麻木了,便扑倒在地上休息一会后,仍不能动弹,他才打“120”急救。
医务人员来到现场,经检测处置后用担架抬上车,直到住进医院腰部以下仍没有知觉,经医生诊断为“腰四椎神经受损引起的双下肢瘫痪”。这年,张云庆刚满36岁,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年满12岁,一个2岁。
张云庆出院后,回家平躺了一年多,通过自己在床上坚持锻炼,能勉强拄着拐杖下床行走。
“直到现在,双脚都没有一点知觉,行走时双脚在地面上拖着,全靠手上的力拄着拐杖向前移动。”
张云庆几乎每天都会走进养猪场观察生长情况
回家发展养猪业
谈到在家发展养猪业,他称这并不是自己所向往的,若不是身体遭残疾,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我丧失劳动能力后,两个孩子年龄小,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政府便解决了一家人的低保。”张云庆说,低保不能保一辈子,自己更不能成为家里的拖累。
靠外出打工,张云庆早年在白石集镇附近修建了两楼的房屋,全家人居住没有问题。他趁手里还有一笔积蓄,思来想去决定靠养猪增收,便又修建了5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
因建猪场和购买设备投入较大,张云庆起初买了6头母猪和50头仔猪喂养。通过自繁自养,发展到现在有能繁母猪38头,年出栏商品猪400余头。
“我养猪这些年,只有2020年和2021年是赚到钱的,其余时间能保本就不错了。”张云庆说,“今年3月份卖的80头肥猪,只能保个本;目前猪价有所上涨,马上要卖的130头肥猪稍有盈利。”
加工猪饲料
不因失败而放弃
“养猪是个风险比较大的产业,猪价时涨时跌,最怕的是疫情带来的风险。家里几十万元贷款,就是去年因瘟疫欠下的,今年相当于是从头做起。”张云庆说,近两年养猪的行情不好,很多人劝我放手不干了。
想到家里欠下几十万元贷款,他不想轻易放弃,也不想让投入了10多万元的养猪场闲置。
张云庆家的养猪场,主要劳动力是他妻子李清会,她每天负责运送猪场大小猪的饲料,还要打扫几十间圈舍,母猪产崽也是她料理。张云庆在养猪场能做的,就是负责饲料的加工和大小猪的防疫。
走进张云庆饲料加工坊,有一个专制的兽药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各类兽药,俨然一个乡村兽医站。“这些药都是用于预防的,平常出现的一些杂症我都能解决。”张云庆为学习猪的防疫技术,除了找镇兽医站技术人员指导,还购买了《农村实用养猪技术》等书籍,以及经常在网上学。
每天在李清会给猪添加饲料时,张云庆都要拄着拐杖进猪场,观察大小猪的进食情况,以及猪排出的粪便。
“尤其猪场里的猪养多了,在防疫上24小时都不能马虎,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置。”张云庆说,养猪就是一个细心活,只有做到细心才能走向成功。他坚信,凭着自己多年的养猪经验和掌握的技术,不会再出现去年那种血本无归的情况,两三年就能还清贷款,然后,再给在外打工的子女回家创业打下基础,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