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弘扬,7月中旬,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许令仪、隘口镇凉桥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天祥、秀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技艺传承人杨义,共同带领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以及隘口镇凉桥村村民20余人,来到寻根之旅的第一站——隘口镇凉桥村梅家河。
这里,就是秀山紫砂石的发源地。
穿上拖鞋,挽起裤脚,大家纷纷踏进河里,感叹“这些石头好漂亮呀”!流水潺潺,秀山紫砂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介绍紫砂石
传承人杨义也因地制宜、捡起身边的一块紫砂石为大家讲解:“如何评判一块紫砂石好不好要从色、形、纹、质、韵五要素分析。”每一个人的欣赏水平不同,就会发现不同的美,能够做到与石对话,就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听过杨老师的介绍后,大家纷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贝”。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充分利用身边自然资源,在无形中激发了大家创作的想象力、创造力。
寻根之旅的第二站——秀山紫砂石壶基地,在杨义的带领下,大家首先走进了紫砂石壶的生产厂房,有了实地考察的经历,现场观看了紫砂石壶现场制作的流程,更是感叹从河里的石头,摇身一变变成精妙绝伦的紫砂石壶的奇妙之处,对其更加有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大家来到紫砂石壶展示馆,映入眼帘的紫砂石壶和一面面荣誉墙让人叹为观止,在参观过程中传承人杨义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秀山紫砂石壶的起源及未来规划蓝图,将秀山紫砂石壶的优点娓娓道来。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刘文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