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龚节品)近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黔江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发展势头更强。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排403.4吨、77.2吨、1163.3吨、47.87吨,均超额完成市上下达任务。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金链条”培育范围,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53亿元。制定《黔江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黔江区碳达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工业固废利用率达95%以上。黔龙卷烟、三磊玻纤、科瑞南海3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6家企业进入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通威光伏发电站、五福岭风电场、麒麟风电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4.5万千瓦,2023年发电量2.31亿千瓦时。建成渝东南首批、黔江区首个独立储能电站——黔江区青杠储能电站项目。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低息贷款6.5亿元。获批全市首批、渝东南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县,储备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165亿元。黔江区向高新区、大渡口区出售森林面积指标10.73万亩,交易金额2.68亿元。
生态环境成色更足。黔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高位水平,2023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5天,优良率达97.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排名全市重点控制区域第1名。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其中4个月为Ⅰ类),其他河流均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辖区地表水水质、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城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
绿水青山品质更高。三级河长、林长累计巡河护林3万余次,排查整改问题1000余个。治理河道36.9公里,修复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20.1公顷,完成营造林27.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新改建城市雨污管网18公里,新增城市绿地8.4万平方米,完成城区边坡、堡坎裸露地整治2万余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4个,创建市级安静小区1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和“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新改建农村污水管网4.2公里,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座,完成“三格式”卫生户厕所改造3424户。阿蓬江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获得市级命名,小南海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7.13%,排名全市第7、渝东南第1。
环境安全屏障更牢。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规定,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全面禁止销售野生鱼类,“零容忍”打击非法经营野生鱼类行为。实行“全覆盖+重点点位+重点时期”,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在全市率先完成“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工作经验获生态环境部推广。与酉阳县、湖北省咸丰县签订《阿蓬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联合酉阳县开展2023年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安全事件。划定“三区三线”,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79.41平方公里,并完成勘界、界桩安装和标识牌主体埋设。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类管控,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
减塑降废推进更深。黔江区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提档升级集中投放点452个,优化布局“两网融合”亭2个、再生资源回收点334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7%,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健全“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回收废弃农膜471.16吨,回收率达89.37%。回收农药袋(瓶)16.5万个、重量17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持续推进“限塑行动”,在商场、超市等场所落实“限塑令”要求。加大可降解塑料产品推广利用,回收废旧塑料0.5万吨。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26个,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服务区建成全市首个“无废高速服务区”,“无废城市”建设获新华网宣传推广。
下一步,黔江区将纵深推进聚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和治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系统修复,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整治人居环境,打好城乡大美攻坚战;加快低碳转型,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黔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