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高山反季节平菇助农增收

本报讯 (记者 田丹 文/图) 今年以来,黔江区城西街道大庄社区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工作,积极引进产业大户发展高山平菇种植,有效帮助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7月16日下午5时,记者在大庄社区的八面山顶上看到,一朵朵破袋而出的高山反季节平菇被十几位工人熟练地分拣、装车。车辆从山顶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缓缓驶出。这些肥厚白嫩的平菇,将在一个小时后抵达黔江各大农贸市场,最终走进城区市民的餐桌。

吴万容和丈夫在采摘平菇

这里,是蘑菇种植大户吴万容做的第五个食用菌场地。早年,她在城西街道的白家湾、洞塘和黑溪镇等地都有做过。近两年,她和丈夫王坤想在海拔高的地方再做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为此,她跑遍了小南海、白土、阿蓬江等有高海拔地区的乡镇,直到今年4月份才选中了八面山。

“吴万容本来是城西街道迎宾社区的蘑菇种植大户。我打听到她一直想找一个海拔高的地方建一个蘑菇种植基地,便给她推荐了大庄社区的八面山。”当日同行的城西街道大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成忠告诉记者,“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平菇的采摘季节,而八面山海拔最高处超过1400米。山上水源充足、气温适宜,很适合种植反季节平菇,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我们一直希望引进吴万容这样的蘑菇种植大户。”

吴万容在八面山的种植场共占地20亩,建有23个种植大棚。目前,棚里有近20万袋菌袋,眼下正值高山平菇生长旺季,最多的一天能够生产平菇3000公斤左右。目前,主要供应城区的部分超市和农贸市场。菌袋平均一袋一季的产值约15元,一年生产两季,年产值在600万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等。吴万容就是选择了塑料大棚栽培,一进入大棚内,一排排菌包均匀分布在大棚两侧,一簇簇平菇像一把把灰色的雨伞一样,让人目不暇接。“这段时间就是高山平菇生长旺季,冬天就是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要45天才能长满,热天高温型品种要快一些,基本上就是20天长菌丝,3天至4天过后,就可以采摘。”吴万容说。

“我就是大庄社区的人,在这里做了一个多月了,平时主要是装菌,包菌种,装袋,120元一天,做这个工作不但离家近,还能把孙子带来照看,又不累,收入也可以。”城西街道大庄社区10组村民陈昆菊说,“吴老板来这里创业不仅让我们大家有了务工的地方,还把上八面山的公路修复了,大家出行方便多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近些年山顶的村民陆续搬迁到山脚,原本从大庄社区大堰塘(小地名)到八面山顶的公路因没有硬化,长满了荒草,加上长期没有人维护,路面无法通车。“要在山顶建蘑菇种植基地,首先就是要重新打通这条路,为此从今年4月底我们便请了挖机和人力开始修整公路。”王坤告诉记者,“目前,仅在公路修复上就投入了约16万元,路面经过修复后,普通小汽车已经能通行。”

“我今天上来时都惊呆了,以前摩托车骑上来都难,更别说开车了。”当地村民粟尧荣高兴地表示,重整这条公路给我们沿线居民带来了方便,也让城西八面山美景被更多的游客熟知。

“我们这里的高山反季节平菇口感滑嫩、爽口,主要销往黔江城区,小部分销往附近的区县,深受顾客青睐。”吴万容告诉记者,八面山海拔高,依托山区海拔高、日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条件,培育出绿色优质的反季节平菇品质绝佳。她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当地20余户农户务工,户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切实解决了就近务工的问题。

入行20余年,吴万容已经完全掌握了平菇的生产与销售,对于种植场的未来,她也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她将增加规模,在山上增建30个大棚,争取年产量能达到70万袋,并继续寻找适合培育菌种,培育羊肚菌、鹿茸等菌种,扩大培育规模,争取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