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
从小受父母的熏陶,杨渊爱上教师这个职业,由一名代课教师参考成为特岗教师,先后在2所村小和3所中心小学任教。11年的从教之路,将乡村小学少年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农村特殊孩子送教上门,让孩子们享受同龄孩子的同等教育。11年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努力践行责任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用爱点亮山村孩子的成长之路。2023年,她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202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
近日,记者来到黔江区阿蓬江镇中心小学校,采访了杨渊。
▲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宣讲
从小接受父母熏陶
爱上教师这个职业
杨渊,中共党员,湖北省咸丰县小村乡人,现担任黔江区阿蓬江镇中心小学校副校长,黔江区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
“我最初的梦想不是当老师,是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到更大的城市去工作。”杨渊说,因为她看到父母每天围着三尺讲台转,过的是清贫日子。
杨渊的爸妈特别热衷于教育事业,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每个周末家里特别热闹,她妈妈都要把所教班级的学生,轮流带回家里吃饭。看到衣服穿得破烂的学生,就把她的衣服送一些给学生穿。
“我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爸爸也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困难学生。”杨渊说,父母对学生的爱,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老师,不仅教学生知识,让学生成才,还要给学生父母般的爱,这是杨渊后来走上教师岗位后,感悟到教师的职责所在。
“我选择读师范,也是妈妈的愿望,她希望我今后接过她的教鞭,走上三尺讲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杨渊说,她毕业后,曾在武汉一家公司做一年销售。当时也是想去适应这个社会,测试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
后来杨渊遂她妈妈所愿,回家在小村乡中学当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代课老师工资很低。班里的学生还对她说:“杨老师,你工资低不怕,我们周末去摘茶叶、挖花生卖钱给你补上。”
“看着这些淳朴可爱的孩子,我当时被感动得流泪!”杨渊说,她当时也给孩子们表态,“我不要你们用钱补,要补就用成绩来补。你们今后把摘茶叶、挖花生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来!”
孩子们也非常听话,后来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孩子们的成绩排在乡镇学校同年级的前列。正是因为与学生之间这种质朴的情感,她坚定了自己的从教之路。
为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2013年,杨渊参加特岗教师考试,考到重庆市酉阳自治县泔溪镇太吉村村小,从一名体育教师成为“全科”教师。在酉阳担任两年特岗教师后,她看到黔江招聘特岗教师,便考入马喇镇官庄村小学。
丰富少年宫项目
让学生全面发展
“从酉阳的龙麻大坝来到黔江的高山大盖,你这不是从米箩篼跳进糠箩篼吗!”在官庄村小学期间,同事打趣她,她只是笑而不语。
官庄村小学坐落在海拔900多米的大山深处,这里条件非常艰苦,停水、停电是常事,全校只有3位女老师住校。遇到停电,老师们只好点着蜡烛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
尽管如此,杨渊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当看到孩子们下课跳小皮筋、踢毽子开心的样子,便想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学校有实验室,但缺老师,显微镜没人用,镜头上全是灰。她就拿出来,带孩子们看蝴蝶的翅膀、看天上的星星。
杨渊在与学生们交流中,了解到学生们直到小学读毕业,都没有开过歌唱会。她找中心校要了一个小音响,教孩子们在操场上唱歌跳舞,还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写诗、画画。
其中一个学生写道:我有一个彩色的梦,它就在我的书包里,打开就能飞上蓝天;我想变成太阳,这样我就能跟月亮说话……
2017年,村小撤并到马喇镇中心小学校。在学校支持下,她组建了马喇镇第一支校园足球队。最初孩子家长不愿意孩子参加,她一个一个做通了工作。后来,杨渊组建的这支校园足球队,由她当业余教练。2018年,她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区级联赛,成功晋级决赛,获得了区级联赛亚军。
▲杨渊在为孩子足球教学。
足球队成为乡村少年宫的骄傲,在杨渊的带动下,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篮球、田径、乒乓球、合唱、绘画等,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孩子们也能在参加各类活动中获奖。
▲阿蓬江小学学生参加黔江区2024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2023年3月,杨渊调到阿蓬江镇中心小学校任副校长,在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德育、体卫艺、幼儿园等工作的同时,她还主动承担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虽然辛苦,但她从未叫苦叫累。她常说:“组织信任我,予以重任,我应该担起这份责任,勇挑重担。哪怕我无法成为最优秀的,但我定会成为最努力的那一个。”
坚持送教上门
关爱特殊孩子
“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滑坡,不让一个应该上学的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杨渊走进校门的初衷。
杨渊在马喇镇中心小学校任教期间,学校按照国家脱贫攻坚总部署,对辖区适龄儿童进行分类入学政策帮扶,学校当时成立了扶贫扶智专项小组。针对在校残疾儿童、特困儿童及无法正常入校的残疾儿童开展扶贫扶智工作,杨渊第一个报名加入。
此时正是杨渊休完产假返校,在她班上一个叫小爽(化名)的学生,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口齿不清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每天由外婆送到学校陪读,上厕所要靠外婆背。最危险的是,他还患有癫痫病。
当得知小爽的父母出门务工,外婆除了照顾他,还要照顾另外三个孙子,并且还要在家干农活,杨渊便主动照顾小爽,让小爽的外婆不用每天陪读。
为了让小爽和其他同学融合,杨渊想了很多的方法。慢慢地同学们也开始亲近他。上体育课时同学搬凳子让小爽坐在旁边观看,下课了还主动扶他上厕所,吃饭时帮他打饭。
居住在阿蓬江镇彭家村的小川(化名),今年11岁,肢体一级残疾,其父亲去世,现与母亲生活在太极乡。从2023年9月开始,杨渊与学校老师为他远程送教。
▲为居住在阿蓬江镇彭家村陈晓川小朋友远程送教。
近年来,杨渊帮助的残疾儿童多达13名,其中送教上门7人,接受她送教服务的孩子,时间最短的几个月,最长的三四年,有的已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成功进入特校继续学习,还有的回到学校随班就读。
扎根乡村小学校11年,杨渊与山村孩子结下情同“母子(女)”之缘,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用爱点亮山村孩子的成长之路。202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参加全国巡回报告宣讲;2022年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22年被评为黔江区优秀教师,获区级学科创优奖;其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记者 李诗素 文/图)
▲杨渊(左四)参加2023年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