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刚蒙蒙亮,石柱自治县龙潭乡双河村民代俸莲便和丈夫袁永成收拾好农具出门,进山。在这个万物勃发的时节,密林里又添了许多让人爱不释手的“宝藏”。双河村海拔1500米左右,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适合喜阴植物生长。
村民在摊晒竹笋
车驶入双河村的竹海,便如一头扎进了碧浪之中,随风起舞的竹林无涯无际。
和同是进山“寻宝”的村民张均银在路边打招呼后,他们便钻进密林,各自忙碌。
踏入林中,遍地可见刚刚冒尖的鲜笋。攒着泥土香、草香和鲜笋香的空气徐徐入鼻,让人神清气爽。代俸莲弯下腰,熟练地抓住竹笋中部,稍稍用力一掰,只听见一声脆响,笋子便断了,再顺手往袋口一丢,竹笋就自然滑落到袋子里面。他们像密林里的“精灵”,尽管山坡陡峭、泥地湿滑,可没一会儿工夫,就采挖了满满一大袋鲜嫩的竹笋。剥掉笋壳,便露出了洁白如玉的笋肉。
“已经采了一个多月了,月底才能采完。”袁永成一边麻利地采笋,一边兴奋地说。“漫山遍野的竹林,就好比是‘提款机’,钱就放在这里,只要肯吃苦,每年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
“永成,我这里有两棵紫菀苗子,装回去种起,明年长几个大紫菀,要卖好几十块钱。”不远处的代俸莲喊道。
原来,山里的宝藏不只有竹笋,还藏着天麻、重楼、三七、黄精、紫菀、芍药、通草等野生中药材。双河村地处七曜山脉,据传七曜山脉古时又名“齐药山脉”,因林中齐聚各类药材而得名。因此当地山林中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且不乏名贵药材。双河村民农闲时上山采药,也能挣到一笔不少的收入。就连现龄73岁的村民徐代孝,如今依然能靠闲时进山采药年收入近2万元。
下午3时许,代俸莲和袁永成结束了当天的采笋工作,载着丰硕的成果,驱车驶向村里的竹笋收购点。
其中一个收购点就设在徐代孝老人家的院坝里。她家的花坛里还种着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黄精苗、芍药苗……
“过秤,代俸莲家一共634斤。”望着扎在采笋回来“过秤”人堆里的代俸莲,负责代收鲜笋的村干部田茂松喊道。“5月份我们采的是水竹笋和白夹竹笋,带壳卖1块钱一斤,一个人一天可以采300多斤。4月份采的冷竹笋,剥壳卖,一个人一天可以采笋肉100多斤,5块钱一斤,可以卖500多块钱。”代俸莲自豪地介绍着收入。她的邻居向启才家,有3个劳动力,每年单靠采笋就能挣三四万元。
“鲜笋嫩,凉拌清脆可口;干笋香,配上我们当地的高山腊排更是一绝。”双河村的竹笋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好吃,也广受市场欢迎。双河村的竹笋由田茂松组织村干部代收,然后销往周边城市。田茂松说,竹笋在重庆涪陵、南川,四川成都等地十分畅销,订购电话络绎不绝,年产200多吨根本供不应求。竹笋不仅能鼓起勤劳的双河村民的腰包,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竹笋是山林赐予我们大家的财富,村委会统一收购销往市场,既保护了村民的收入,所得差价如数上交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个月我们挣了5万元。”田茂松告诉笔者。
除了进山采笋、采药,双河村家家户户还种烤烟。多的八九十亩,少的二三十亩,还有养牛的、养羊的……靠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们勤劳的双手,双河村家家户户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双河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富”在坐拥8000多亩富饶的密林,“富”在无偿产笋的3000多亩竹海,更“富”在双河村民刻进骨子里的“爱山、护山、养山”共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双河村,向山而生,凭山而贵。他们世代传承,在荒坡上植绿,守护青山;又靠着这一脉青山,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而今,这片绿水青山早已变成金山银山,造福双河人民,泽被双河子孙。
(通讯员 游凤 胡倩 秦险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