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村民有的在抢种,有的在抢收。
“你们把这块地的萝卜上完车后,赶快去突击清洗装袋,下午要发一车到万州。”近日,走进黔江区白石镇凤山村2组的蔬菜基地,基地负责人彭南海正招呼着在田间装车的村民。
别人家的萝卜还没有出种,他种的反季节萝卜,却源源不断地运到周边区县市场,这就是彭南海种蔬菜的不同之处。
彭南海,今年62岁,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大事的人,但他却有着不寻常的人生。他经历了身体残疾的痛苦,也曾踏入乞讨之路,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拼出一条创业人生路。
彭南海种植的反季节萝卜
不幸残疾▶▶▶
探病老人使他坚强
彭南海是白石镇复兴村4组人,小时候因家贫,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但他始终认定只有“走出去”,才能过上好日子。
1979年,16岁的彭南海外出打工,在一建筑工地当挑沙工,一年后拜师学会泥水工。四年后,已有一定积蓄的他,回家开起酿酒小作坊。期间,他娶了妻子,生了女儿。
酿酒需养猪,彭南海仅靠卖酒利润微薄。1987年,彭南海便放弃酿酒,便到湖北一硫铁矿当管理,年薪是他在家煮酒5年的收入。手头有了钱,心头有底气,他便承包另一处硫铁矿自己当老板。
1988年,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没想到这一切都在春节后发生了改变。
彭南海指导工人清洗萝卜
彭南海回家不满一月,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年仅1岁的女儿。为照顾女儿,他放弃了硫铁矿的经营,准备在家煮酒兼喂猪挣钱养家。
彭南海在炸石头修建猪圈时,飞起的石块让他失去左眼和左手,右手的拇指也不见了,只剩下4根半截手指。
在医院治疗期间,彭南海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黑洞洞的左眼、齐腕而断的左手和残缺的右手时,想到的是自杀。
就在此时,一个名叫庞友健的残疾老人,来病房探望他的侄儿。他的残疾程度和彭南海相似,没有左眼、左手,右手只有两根手指。不同的是,老人每次来病房总是一脸微笑,彭南海打听到老人在家种有庄稼,还开了打米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庞友健看出彭南海整天萎靡不振,便教他用手指拿筷子吃面条,用勺子吃稀饭,有意无意地与彭南海拉家常:只要活着、只要命在,希望就在。老人的话,让彭南海很快振作起来。
“这位老人是我人生走出低谷的引路人,他像一盏灯指引着我在黑夜前行。”彭南海说,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任何可以联系的方式。
“从医院回家不到半年,我的爷爷和父亲相继病逝。”彭南海说,这一年,家里接连“走”了3个亲人,自己也落下二等残疾。
彭南海和工人一起清洗萝卜
漂泊在外▶▶▶
他乡再遇良缘
经历了灾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彭南海在家休息了一年。眼看年幼的女儿和一天天变老的母亲,生活还得继续。1989年,彭南海开始走村串户卖猪药和甜酒曲等。
“那时候交通不便,全是靠走路。”彭南海说,当年他足迹到黔江、酉阳、彭水及湖北的咸丰、来凤、鹤峰等地。
一次,彭南海背着猪药和甜酒曲,来到湖北省鹤峰县一家旅社住宿,在房间里发现一本残疾人励志书籍,当他看到很多坐轮椅、拄双拐创业的残疾人时,彭南海心头为之一振。心想,自己的残疾算什么,至少还能正常行走。
第二天一早,彭南海恳求旅社老板把这本书借他一读,改天送还。
“你喜欢就拿去看,不用来还了。”彭南海没想到老板这么大方。
1992年秋季,彭南海卖猪药和甜酒曲,夜宿到湖北省恩施市境内的一户高山农家时,户主17岁的女儿谢春英,看到这位残疾男子,吃了晚饭后神情专注地看一本书,该女子觉得他是一个有故事的男子。姑娘便问:“大哥,你看的是什么书,可以借给我看吗?”
“这是我们残疾人看的书籍!”
彭南海看了看这位小姑娘,也许是同情小姑娘住在高山上,没什么读物,就答应借给小姑娘了。
村民在萝卜基地务工
3个月后,当彭南海再次来到这里时,女孩却提出要嫁给他,要跟彭南海到黔江耍。
“这太意外了,我一个带着孩子的残疾人,并且比她大13岁,称得上是她叔了。”彭南海说。
谢春英不顾父母反对,来到彭南海家,照顾起了彭南海的母亲和女儿。后来,谢春英又为彭南海生育了3个女儿,家里可热闹了。
走村串乡的买卖不好做了,彭南海和妻子在家种烤烟,因技术欠缺导致亏损。夫妻俩带着两个女儿到黔江城打工,彭南海靠蹬三轮、当搬运,妻子负责照顾孩子,但挣的钱不能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支。
蹬三轮期间,彭南海听别人说,在大城市流浪在街头的残疾人,每月乞讨上千元。听到这话,彭南海动心了。
于是,彭南海开始了行乞生涯。他边乞讨边搭不要钱的顺风车,一路到北京、大连,再到秦皇岛。
在乘坐火车时,一年轻人很可怜他,给他买吃的、喝的,还给他钱,可彭南海不好意思收下,年轻人硬塞到他手中说:“你不适合乞讨,你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年轻人的一句话,结束了彭南海的行乞生涯。
创业之路▶▶▶
一路坎坷多磨
回到黔江后,彭南海托亲戚朋友帮忙贷款,和妻子先后贩卖鱼苗和开农家乐等,不到5年时间,夫妻俩不但在黔江城买了房子,手头还有一笔积蓄。
2001年,彭南海随妻子回娘家,发现当地的胡萝卜才卖5角1公斤,而黔江城里批发要1.6元1公斤,除去运费,1公斤可赚7角多。彭南海一下收购了34吨胡萝卜,仅3天就全卖出,赚了近3万元。
这单生意启发了彭南海,他决定种蔬菜卖。2003年,彭南海到山东、云南、湖北等地考察后,选址在湖北咸丰的二仙岩试种了300亩反季节萝卜。后来,又在黔江区石家镇租地建起辣椒基地。
“从事农业种植,不仅要有技术,还得靠天吃饭。”这是彭南海种蔬菜20多年的经验总结。
种蔬菜3年,彭南海大赚了一笔。正当他在2005年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时,他的蔬菜基地遭遇了一场冰雹,菜地只剩下满地被冰雹打烂的菜叶了。一夜之间,让他又回到了从前。
“不搞农业了吧,这太让人伤心了!”妻子安慰他说。
“不能半途而废,村民的土地租金不能欠。”彭南海说,再大的困难只要挺过去就好了。于是,彭南海又找亲戚朋友筹钱复种。3年后,彭南海再次陷入困境。
2008年,彭南海的基地遭遇长时间的冰冻,地里的蔬菜全被冻熟了,给他造成了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地方出了灾情,另一个地方并没有发生。2012年,彭南海又在酉阳县毛坝乡发展了1000多亩反季节蔬菜,品种也逐渐增多。这一年他又遇上洪灾,巨大的洪水将他蔬菜基地“洗”了个底朝天,这一次真正让他血本无归。
2013年初,彭南海带着技术来到黎水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动黎水、新花、黄泥、竹园四个村的村民种植1000亩优质辣椒,他包种子、技术和回收,带动26户残疾人家庭和213户留守家庭实现增收。
一路风雨坎坷、成功失败、高兴烦恼都相伴着彭南海。让他最值得骄傲的是四个女儿都很出色。大女儿在外地经商,二女儿在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自己创业,三女儿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已工作,小女儿在武汉上大二。
如今,年过六旬的彭南海,仍然奔走在创业路上,他要用多年种植蔬菜的经验和技术带领村民增收,减少农村的土地撂荒,为乡村振兴增添一份“绿”。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