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干燥了,他害怕发生火情。
刮风下雨了,担心发生洪涝灾害。
每个深夜里,总是担忧手机突然响起。
……
大家都觉得,成为“应急人”后,刘泽伟的胆子越来越小了。刘泽伟是黔江区新华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他坚持置身应急处置的第一线,用尽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救援现场(资料图片)
“既然做出了选择,就应该无怨无悔,勇往直前……”这是刘泽伟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后,在日记本上写下的第一句话。
到艰苦危险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刘泽伟是重庆奉节人。2012年6月,从重庆科技学院毕业后,他选择来到黔江,加入消防救援队伍。
“虽然我在大学时学了很多理论文化知识,但在消防救援队伍,必须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才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消防指挥员。” 为迅速充实灭火救援理论知识,提高实战能力,刘泽伟抓住点滴时间,刻苦钻研,并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这是刘泽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实战演练,还是寒冬腊月、盛夏酷暑,他总是同消防站指战员一道“摸爬滚打”。
除了实战训练,在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时,刘泽伟也从不含糊。他制定了政治工作“五部曲”工作方案;开创“以人为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出“周目标、周总结、周谈心”人才培养计划;编写管理细则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其中由其整理编写的《新华消防救援站执勤工作手册》,汇总出了一套便于学习、便于操作的执勤训练方法,广受基层指战员的欢迎与推崇。
同时,还结合管辖区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训练计划,坚持从难、从严、从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开展贴近实战的适应性训练和实战演练,着力培养指战员的战术素养,规范火场秩序,切实提高了指战员协调配合能力。根据新、老队员的身体素质,按“适应、强化、提高”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工作,克服“老同志吃不饱、新同志吃不了”的脱节现象,调动了指战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站内快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指战员训练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
熟知刘泽伟的同事都说,刘泽伟在工作中果敢干练,生活中却也是个体贴的热心肠。
现年88岁高龄的傅体会老人,在新华消防救援站旁开了一家小书店,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常年生活上无人照顾。在得知情况的第一时间,新华站即决定将傅体会老人作为站内长期帮扶对象,刘泽伟坚持带领指战员,义务给傅体会老人送去一日三餐长达十年之久。
偶尔培训学习要外出一段时间,刘泽伟也会细心嘱托队员注意事项,并经常打电话关注老人身体情况。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了,可刘指导觉得我一个老人家不好做家务,仍然每天来给我送饭、打扫卫生。”傅体会说,这么多年来,消防队就是我的另一个家。
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像热爱故乡那样热爱驻地。刘泽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8月,正是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的季节,为积极响应黔江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号召,在只有一辆消防车和五名指战员的情况下,刘泽伟亲自带队对黔江区册山迎宾大道进行冲洗,大道全长约5公里,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面对艰巨的任务,刘泽伟积极引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名消防员,积极参与到全区的经济社会建设中来。
除此,刘泽伟还多次带领指战员为驻地辖区群众捐款捐物,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进行各类社会救助,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活动,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冲锋在前,筑牢安全“生命线”
在黔江十多年,刘泽伟参加了不少救援工作。
2014年,渝湘高速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数十人被困。刘泽伟与指战员分成3组对客车分3处同时进行破拆,与死神抢时间。经过7个小时的奋战,成功营救出42名被困群众。
2015年,黔江一隧道突发事故,一块巨石突然从隧道顶部落下,8人被困。冒着隧道随时坍塌的危险,刘泽伟带队先行进入。由于交通不畅,坠落的巨石又正压在钢梁和钢筋上方,队员们只能徒步携带侦察及救援装备进入现场。消防员戴着口罩,直接用手刨开碎石泥土。经过11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营救出幸存被困人员2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故危害和影响。
在一次次的救援现场,刘泽伟和队友们穿梭在废墟中,砖石磨破了他们的手套,甚至磨秃了指甲,四肢被碎玻璃划得伤痕累累……
2022年夏秋季节,受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黔江区多地出现山林火灾,刘泽伟带领指战员连续作战,争当山火中的逆行者,冲锋在前、挺在一线,数十次面对肆虐的山火,磨破手脚,汗如雨下,但毫无退却,最终胜利守住辖区百姓的家园,保护了数千亩山林。
对于刘泽伟而言,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有谋得一方百姓“安”,自己才能心安。
这就是刘泽伟,对践行应急事业中的艰辛甘之如饴,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怀有炽烈的热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应急人”的使命担当。
(记者 费玉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