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新岁正启。历经初春的寒冷,绿意在渐生的春风中逐渐蔓延。2月18日,节后复工首日,一大早,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党支部书记汪文锐大步走进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李子村年度重点工作在会议中逐渐明晰。
汪文锐是太极镇李子村土生土长人,年轻时外出闯荡,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事业,却在2009年毅然决然回归家乡发展产业。2016年,正值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候,村“两委”换届选举,他正式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21年,汪文锐五年的工作获得群众广泛认可,以全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
从2016年到2024年,8年时间,汪文锐带领太极镇李子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将太极镇李子村从贫困村发展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收获乡亲连连点赞。
▲汪文锐(中)与科技特派员一起查看蚕儿长势(资料图片)
不管走多远 心一直牵挂着家乡
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的汪文锐,已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那时的李子村,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抛荒撂荒、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基本无收入,青壮年劳动力、知识分子大量外流,李子村基本成为“空心村”,每每想到,汪文锐寝不安席。
“不管走多远,心一直牵挂着家乡,当时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乡亲留下来,乡村富起来。”与家人简单商议后,汪文锐带着对家乡的牵挂回到了李子村,承包工程、发展产业,他要尽己所能,帮助家乡发展起来。
2016年,汪文锐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怀揣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前期丰富见闻,誓要干出点名堂。
“从大城市回来,又在村里发展了几年产业,思路广、见识多,我们很看好他。”“产业发展得好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能不能干好村委会工作,还是要看实际行动”……
尽管有着“返乡能人”“产业大户”和“本村人”的身份加持,但对于汪文锐能否担负起李子村发展的重担,乡亲间还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基础设施要建设起来,产业要发展起来,村居环境要美丽起来,乡亲生活要红火起来。”汪文锐下定决心,要以实干实绩获得父老乡亲的信任。
说一千道一万 提高收入是关键
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各项帮扶政策陆续吹到李子村,也点燃了千家万户的致富希望。
李子村一直以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种养依赖经验,发展“看天吃饭”,群众观望不定,为了打消群众顾虑,汪文锐率先流转130余亩土地发展蚕桑产业。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建起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兴建标准化养蚕大棚,多次邀请蚕茧站、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种养培训。目前,李子村有在地桑园555亩,可以带动周边30户农户养蚕,年产值81.4万元,集体经济桑园150亩,创收30多万元。
近日的李子村金鸡坝,400余亩油菜花次第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观景打卡。这是李子村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观光农业示范园,将400多亩撂荒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稻油轮作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点,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让村民端上旅游饭,打造村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村民豆小娅,在汪文锐的多番动员下,拿上“新农具”做起了带货主播,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由此建立起来,腊肉、羊肚菌、土鸡蛋、农家小菜等土特产借着平台顺势“出山”。
蚕桑、红薯加工产业因地制宜,白果坝大闸蟹、鱼类养殖蒸蒸日上,金鸡坝稻油生产、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看着村里各项产业越来越好,汪文锐由衷感叹:“说一千道一万,提高收入是关键,还好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期待。”
用心了 哪里还有做不成的事情
“没有谁天生就能当好村支书,这其中看的就是一个用心的问题,用心了,哪里还有做不成的事情呢?”采访中,不断有电话打进,都是村民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但汪文锐都认真答疑解惑,掏出一本小小的记事本一件件记录,记好后认真在页脚折个小三角以防忘记,再轻合上记事本。
“脱贫户陈贵福,房屋老旧有垮塌风险,需争取资金尽快予以修缮。”“马孝忠,老年独居,身体不好,明日复查。”“脱贫户孙文江,修房子,只有老人在家,代办审批手续。”“公路‘四改三’现场,查看进度。”……随意翻开记事本,每一页都用黑色笔迹记录着这样的民生大小事,其后,又用红色笔迹打上对钩或圆圈。汪文锐告诉记者,打钩的是已经完成的事情,备注圆圈的,则是需要进一步跟进的事情。
用心,是汪文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村两委工作班子的要求。李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共五人,串联起全村大大小小各类事务,为全村村民做好坚实的后盾,而这样的用心,也赢得了村民的欢心和安心。
“汪书记有想法,有担当,敢干事,也干成了很多实事好事难事,只要有他在,我们就安心。”提起汪文锐,村民汪长生竖起了大拇指,直言汪文锐是一心替村里人干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现在,李子村路修好了,房子翻新了,环境变美了,村民富裕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来了。
“要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每一位乡亲都不再外出打工,每一位村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走在金鸡坝油菜花田的田垄间,汪文锐又谋划起了下一步工作。
(记者 蔡肖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