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美人”生态农业园柑橘丰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黔江区黄溪镇立足生态优势、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一村一品、多点开花产业格局,在山坳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新画卷。
隆冬时节,柑橘飘香。近日,记者走进黄溪镇塘河村千亩“红美人”生态农业示范园,柑橘地一眼望不到头,“红美人”挂满枝头,个头饱满,空气中弥漫着橘子的清新香气。果农穿梭于果树间,取下套袋查看柑橘长势,修剪枝丫,为即将到来的柑橘收获时节做足了准备。
基地管护人员黄成忠告诉记者,该基地始建于2017年,共计1200余亩,目前已全部建成。第一期建成的100余亩进入盛产期,今年产量预计25万斤左右,产值约200万元,整个园区全部挂果后,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
“三个园区长期务工的目前有50人左右,一年下来零散用工在2000人次以上。”黄成忠告诉记者,基地建成后,周边村民通过出让土地、就近务工,多了一份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曾经的荒山头变成了致富园,“红美人”基地也成为了联农、带农、富农的特色农业品牌。
走进黄溪镇三羊村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厂房,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座座堆积如山的桑枝等原料正等待进入生产加工车间。另一边的生产线上,全新的生产设备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工人们忙着操作大型设备开展粉碎作业,经过削片——粉碎——烘干——传输冷却——制粒——成品包装等层层机械化加工后,各种农业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了生产生活的新燃料。
“我们厂于近日开始投产,按照当前的生产情况看,每年可收购秸秆4000吨,牛粪1.6万吨,桑枝1万吨,预计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5万吨,产值约1500万元,目前看市场前景比较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秦国成说,“冬天正是燃料需求旺季,我们村村民及周边的烤烟厂、制酒厂等经营主体基本用上了生物质颗粒燃料,核算下来,成本比传统的煤、电、天然气等燃料要低得多。”
据了解,该生物质颗粒燃料厂于今年3月开始筹建,近日建成投产,通过大量收购废弃枝条、牛粪以及各种秸秆等农业、林业、养殖业废弃物,进行流水化机械生产,加工制作成生物质颗粒燃料,让废弃物变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让产业发展步入新循环,变废成金。
据介绍,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黄溪镇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突出以学促干、立足产业发展定位,把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锚定“把黄溪镇建成黔江区‘1+N’特色产业强镇”目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蚕桑、青菜头、柑橘、神仙豆腐、中药材等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发展。不仅如此,该镇还建立多项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富农,让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真正让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走深走实。
“我们将主题教育与全镇工作相互融合,把重大项目作为强引擎,把优势产业作为主抓手,围绕产业发展打好乡情、创新、服务‘三张牌’,不断激发外出人才创业热情、凝聚本土人才智慧力量、激活产业发展澎湃动能,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切实以发展成果践行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截至目前,全镇招商引资企业8家,企业总投资额超4000万元,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1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黄溪镇党委书记邓品德说。
(记者 蔡肖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