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在基地查看冬管情况
眼下冬至已过,但是在黔江区中塘镇胜利村九组的山顶上,一群穿着厚厚棉衣的工人正在油茶基地里忙着冬管。站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之巅放眼望去,一朵朵粉白相间的油茶花在风中摇曳,与冬日暖阳交相辉映,成为大山中别样的风景。
返乡创业带好头
黄宁手指着基地门口的规划牌告诉记者,在附近的大山中,这样成片的油茶地已经有10多个,面积近4000亩,很多老百姓都加入到油茶种植大军中来。
黄宁今年53岁,老家在黔江区中塘镇胜利村,是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带头发展产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作为人大代表,黄宁率先垂范,一心一意做好产业带头人。据了解,黄宁自高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多年后当上了小老板,并积累下一笔财富。之后,黄宁决定返乡搞实业。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胜利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选择到大城市务工,导致了整个村子的衰败和荒芜。看着荒芜的大山,黄宁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困惑——胜利村到底应该发展什么产业?2010年,黄宁将家乡的泥土分装成几个方便袋,找到西南大学有关专家对土壤进行测试,看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产业。测试结果:适合发展茶花、紫薇等观光产业。
“既然可以发展茶花观光产业,就完全可以种油茶。”黄宁说,他当时又燃起了创业的希望,便找油茶种植户要联系方式,决定回到村里种油茶。随后,黄宁先后到湖南、四川、广西、安徽等地的油茶基地考察、学习。经过多年的考察、总结、实验,并在确定了油茶产业的经济价值后,2015年,黄宁流转了胜利村八、九组村民的荒地1200亩。
发展油茶产业兴
2015年5月,黄宁成立了科技公司,开始他自己的“黄金油”生产之旅。
“基地至今总投资5000余万元(其中政府帮扶2000万元),先后引种4个不同系列的油茶品种,最终确定了种植效果最好的长林、湘林系列。”黄宁说,基地第一批栽种的12万株油茶,现在已经挂果出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订单生产、统一销售。
目前,基地一期流转的1200亩土地已经产生效益,二期流转的1200亩也完成栽植,三期流转的1100亩也完成栽苗。2023年,黄宁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投资800余万元,在集镇附近建起近7000平方米的大型茶油加工厂,全年可解决附近30余村民在厂里务工。“我们两口子在基地打工,加起来每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村民邓正楼告诉记者,每年农忙时节,基地用工量大,解决了周边几十个群众的务工问题。
“新建的加工坊仅是机器设备都花去200多万元,一年可加工茶油400余吨,需要生果1万余吨。”黄宁说,目前全区有24个乡镇街道共种植有4万亩油茶,投产后可采摘鲜果约2000吨。
“看嘛,这个就是生产出来的山茶油,金黄金黄的。”黄宁手拿着已经装瓶的山茶油说,工厂现在可以进行茶油深度加工,并建立了营销中心,打造了山茶油品牌。除了销售公司自产的山茶油之外,工厂还对全区及其周边的山茶籽进行收购销售,保证老百姓种植的山茶油、山茶籽卖得出、卖得好。
认真履职显担当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黄宁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提高履职能力。”中塘镇人大主席古峰说,在日常工作中,黄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黄宁为全区油茶种植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宣讲油茶种植、管理技术16次,帮助村民维修饮水管道5次,查看水毁道路并提出建议3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4次,参加党员集体学习16次,他经常深入基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推动一些民生项目的实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比如争取胜利村9组村道路硬化5公里,得到辖区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黄宁还积极参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3条。同时,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望未来,黄宁表示,他将继续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带头发展好油茶产业,持续关注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负责的态度,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记者 徐朝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