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就把连响打呀,榴呀榴莲的花呀;二月就把风筝扎呀,洛呀洛阳桥儿牡丹花……”
近日,记者走在黔江河滨公园,随处都能看到老年群体表演的连响舞。一位坐在轮椅上打连响的老人,她的表演尤其引人注目。
老年民歌团队打连响
这位老人今年87岁,名叫蔡凤英,是一名民间传统歌舞的爱好者,肢体三级残疾。即使不能站立表演,她仍热衷于传统歌舞的传承和弘扬,现在是这些老年群体中公认的乡土文化传承人。
据了解,蔡凤英是黔江区舟白街道箭坝社区人,从12岁开始学打腰鼓、扭秧歌、唱山间民歌、打连响、唱车灯、划彩龙船等。成年后,蔡凤英在大集体时,还当过生产队队长。当时为了增添群众劳作气氛:栽秧时节,兴扭秧歌上阵;薅草季节,有薅草锣鼓助威;过端午节,要赛龙舟;过春节时,还有龙灯会等。当时人们把“唱打”相结合的民间娱乐进行传承,贯穿到农事与节庆活动中,其目的就是提振精神、活跃气氛,为节日添彩。
在农村辛苦大半生的蔡凤英,靠缝纫手艺挣钱养家和送子女读书,让3个子女个个都有了出息。自老伴去世后,年逾花甲的蔡凤英被子女们接进城里生活,河滨公园成了她经常散步和玩耍的地方。
“河滨公园玩耍的人多,有唱歌的、跳舞的、也有打牌的,就是没一个是熟人。”蔡凤英描述进城的最初场景,虽然她也爱好唱歌,但她唱的是农村传唱的山民歌,一时半会融入不到一块。她每天来到河滨公园,反反复复地走走停停,到吃饭时间,就回家吃饭。
蔡凤英老人边打边唱
时间长了,蔡凤英渐渐和这些玩耍的老人熟悉了。同时,她也看到很多来到河滨公园玩耍的老人,同样感到很无聊。通过和他们交谈,蔡凤英开始把这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乡土文化”演唱队。
演唱队成立,蔡凤英带头购买音箱、话筒,开始在河滨公园唱山民歌等。蔡凤英虽然从小没有进过学堂门,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学会唱很多乡村民歌,扭秧歌、唱灯戏等是她的拿手活儿。
后来,蔡凤英开始征求老人们的意见,添置一些打腰鼓、打连响、唱车车灯、划彩龙船等道具。这些乡土文化表演的呈现,让河滨公园增添了一道风景。黔江区教委退休的马顺香老人,擅长音乐和舞蹈,主动担当起演唱队的音乐和舞蹈老师。
“不会唱现代歌、跳现代舞,我们每天就表演唱山歌、打连响、划龙舟的一些娱乐项目!”蔡凤英说,没想到看热闹的人还很多,主动来参与唱啊、跳的老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我要是不遭摔,唱唱跳跳我都行,毕竟坐在轮椅上表演,很多动作都受到限制,就是打连响时很多动作都打不到位。”蔡凤英说,连响舞的表演是涉及到全身,要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法,表演时用竹连响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地响声,给观众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风格。
经蔡凤英老人带头传承,以前只逢年过节时才打的连响,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娱乐健身的舞蹈,凡是在黔江城区内群众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都能看到老年群体表演的连响舞。这种以表演方式的传承,以便让更多的年轻人,对黔江传统民间歌舞文化加以了解和弘扬。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