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8日,是365天里最平常的一天;但又是一群人的节日——记者节。
记者,日常生活是这样的:万家灯火团圆时,能离亲人却不离文图;披星戴月方归时,才卸疲劳却又上征程。只因使命——关注民生、传递温暖、抑恶扬善、坚守正义、维护和谐、推动进步,你们就这样:一路向前!
也许你们已忘记这一天的不平常;但是,党和人民记着,给了你们和教师、护士一样的行业性节日。
因此,请你记着——今天是记者节。无论是风雨中泥泞里,还是大街上小巷中,你当以笑容,在田间地头、在屏幕前,或在镜头之外,以工作和生活的大好河山为背景,定格今天。然后,用一腔热忱,书写时代,展现你们的风采和唱响生活的颂歌!01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念
今天这个记者节,对我来说不一样。我2012年进入报社工作,做了不到两年的记者转入幕后,担任了近十年的报纸编辑。这个月,我刚刚调整岗位,再次回到了记者岗位。
新闻记者的岗位非常锻炼人。回想起刚刚入行时,刚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社会,带着纸笔,挎着借来的相机,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在我不长的记者经历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正能量,奉献大山的赤脚医生,社会接力关爱烧伤新娘,优秀黔江籍企业家返乡资助贫困生……一次次感同身受的采访,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人间很值得,这也是后来我加入到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
再说到编辑岗位的十年,从最初我们采编大厅十七八人一起上班,到现在八九个人每夜坚守。我们的岗位需要等重庆日报和新华社的通稿,遇突发情况或重要节点,我们所有的编辑同志通宵达旦地工作,默默奉献,他们熬过最晚的夜,也迎接过清晨最美的阳光。
不管我在哪个岗位上,希望我都能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诚心学习,不断向前,遇见光,追逐光,再努力成为光。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肖霞
2021年12月,我成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感受着记者的苦与乐、累与笑、磨砺与成长。两年时间,我一直带着真诚去走近、去见证、去关注一个个鲜活的人和故事,去探究事件背后的意义,努力写出有温度、有态度、有意义的新闻稿件。
两年后,我依然是一名“新兵”,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中懵懂摸索、求知求真。我将永远以“小学生”的心态,做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积极拥抱变化,着力找不足、补短板,切实增强新闻记者所需要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做好黔江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为黔江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 勾思
无论是出镜记者,还是演播厅的主持人,我都怀揣真情实意,利用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有价值的新闻,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全媒体时代,我们将以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不断书写区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新篇章。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敏
今天是我退休后的第二个记者节,我仍跟没退休前一样,在新闻现场过节。
早晨6点,我就乘车到60多公里外的阿蓬江镇柒坨村采访。我跟着赶骡子的村民来回奔跑在悬崖小路上,拍摄骡子驮运修建步道的石料;我蹲在悬崖上拍摄村民拌砂浆;我趴在斜坡上拍摄村民转运石块、水泥;我跪在陡坎上拍摄村民铺设步道……村民说我不像60多岁的人,爬坡上坎比年轻人还利索。凭着这股子劲,今年我在国家级、市级媒体发表新闻图片300多组。
新闻路上记者不言老,我将继续在新闻路上爬坡上坎,把黔江的变化传播出去。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伟
在记者岗位坚守了17年,一路走来,我们不断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厚度,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用镜头见证祖国日新月异。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在新闻道路上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
我会继续做倾听者和记录者,去迎接、讲述每一个新的故事。牢牢掌握守正创新的“看家本领”,坚持自我革新,苦练“内功”,切实把增强“四力”融入日常采访工作中,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希望能真正成为媒体行业中的行家里手。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壕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新鲜的人和事,收获第一手的感动、记录第一刻的精彩,而那些真善美、正能量,不仅能感染到屏幕前的观众,也成为了我们向上的动力。未来,我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投身社会实践的“大熔炉”,练就洞察世事的“基本功”,把准思想行动的“指南针”,锻造履职本领的“金刚钻”,传递好党的声音,反映好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 陈雨露
时光飞逝,这是我在新媒体编辑岗位上过的第三个记者节。新媒体编辑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秒秒政治,字字千钧,天天考试。不管是微信公众号的编排还是短视频的制作,对于文字和内容的把关都非常重要,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所以,经我们之手的内容,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逐字逐句逐标点进行校对审核,确保零差错、零失误。
新的时代,许多人都怀揣着一份朴素的初心不断追求新闻职业梦想,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都为能够从事这份职业而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今后,我将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耕本地,善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用原创、精品、多元的内容,打造“好看”的政务新媒体,推出多样化新媒体产品,让我们新媒体平台成为黔江人民的“掌中宝”。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技术人员 李鹏林
这也是我在岗的第二个记者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先后在技术播出部的播控岗位和技术岗位上锻炼。播出不仅仅是看电视、听广播,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保障节目安全播出。
随着旧设备使用老化和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的技术保障,离不开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终身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业务骨干,更好地发挥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本报记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