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诗素 文/图)8月2日,黔江区残联工作人员分别前往鹅池镇、濯水镇,为两名获得“‘指尖上的自强梦’——重庆市残疾人手工编织作品征集活动”奖励的老人,送去证书和奖金。
据了解,两位老人是今年三月份参加的该活动,他们利用年轻时学得的竹编手艺,在闲暇之余,编织了“土家婴儿背篓”和“苗家花背篓”参赛,两件竹编工艺品均获得三类作品奖。
“土家婴儿背篓”的编织者,名叫胡安金,今年77岁,肢体三级残疾,家住鹅池镇南溪村6组。
▲土家婴儿背篓、苗家花背篓
胡安金介绍,“土家婴儿背篓”的特色,在于花形的构造,以及合理的通风设计。该背篓高度约60厘米,在编织到一定位置时,设计成座椅形状,孩子坐在里面,双脚可以自由活动。这种背篓是以前土家族、苗族妇女背孩子出门的首选器具。
“婴儿背篓在编织时,比编直筒背篓要慢得多,考究尺寸大小。坐的位置过于高了,娃儿的双脚落不到背篓底部,设计矮了,娃儿坐在里面是撅起的。”胡安金说,他学编的第一个婴儿背篓,是根据自己家里出生的婴幼儿进行设计的。
今年60岁邹阳坤,是“苗家花背篓”的编织者,肢体三级残疾,家住濯水镇白杨社区9组。
▲为邹阳坤老人送证书和奖金
邹阳坤编织的“苗家花背篓”,形状扁圆,上大下小,高度在60厘米左右,中下部位置设计了网状式花形。这种背篓多用于土家族、苗族姑娘,背着上街赶场购物,或背着礼物走亲戚,还可用于出门背婴幼儿。从用途上,它比“土家婴儿背篓”要广泛一些。
▲为胡安金老人送证书和奖金
在编织完工后,两位老人还特意在背篓上面,恰到好处地用手工描绘花朵和涂色,再给整个背篓涂一层清油漆,日晒雨淋不褪色、不生蛀虫、经久耐用。两件作品,给人以自然的喜庆感,展现了两位老艺人的匠心,也圆了他们一生在追求指尖非遗、传承指尖非遗的自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