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医院依托心理科室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问诊,有时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孩子学习情况始终是父母关注的一个重点,“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回应了许多家庭的现实需求。
据调查,在前来问诊的孩子中,有的是“不愿学”,由于出现焦虑等情况因而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属于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有的则是“不能学”,存在多动症、自闭症、阅读书写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状况,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前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家校配合,引导孩子重拾信心;后者则必须采取药物治疗、行为训练、运动辅助等方式,帮助孩子重回正轨。一位医生表示:原本并没有“学习困难”这个诊断类别,之所以用这一名称开设诊室,是因为部分家长、老师不能分辨学习困难的源头是生理还是心理因素。使用相对通俗的诊室名称,有助于提示社会更早、更好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防止“药不对症”“有病乱投医”。
需要注意的是,“成绩不好”不等于“学习困难”。导致“成绩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未必都能通过“学习困难”门诊治愈。通过诊疗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没问题,成绩不理想更多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不适宜的学习环境。有的老师给学生太多压力,挤占休息和运动时间;有的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高分”,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庭麻将声不绝于耳等,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对于类似情况,与其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如从家长、老师身上找问题;与其依赖门诊治疗,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和尊重。
许多人之所以不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是教育理念出了偏差。时下,仍然有人存在“学习不好就是懒”“叛逆不听话,所以考得差”“好学生一定没心理问题”“多花点时间一定能提高成绩”等偏见。教育是一门科学。学习成绩受能力、心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提醒我们以更科学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教育必须遵循基本规律,“学习困难”门诊也不能解决所有学习问题,更没有变“学渣”为“学霸”的魔力。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孩子学业不理想,需要各方分工合作、凝聚合力,通过营造良好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等,让祖国的花朵在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对于学习困难,则要分清哪些是医疗问题,哪些是教育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坚实的依靠、有效的帮助。
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不是全部。除了学习成绩,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正常的认知对于孩子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也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不仅仅聚焦于学习问题,也要通过科学诊疗,启发家长、学校、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合理调整对成绩的预期,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里做合适的事,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快乐生活的人。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