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个性 展现语文之美 ——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儿”

■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王艾琼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求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启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体验。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存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学生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交流中学生打开思维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进行阅读时,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空间。

二、“读”出真我,“读”出个性

“读中感悟”是现行课堂流行的成功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才能使文章的情感流淌到学生的骨子里,提升自身素养。

诵读是一种再创作,一种很好的体验感情与传达感情的方法。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诵读传情中便会出现鲜明的个性。在引导学生朗读《荔枝》最后一句 “荔枝依旧年年红”时,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有的同学以激昂的语调读出对母爱的颂扬,有的同学以低沉的基调读出对母亲的怀念,还有的哭腔读出自己对失去母亲的痛苦……这样的朗读把学生对课文多元的思想内涵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人深感课虽尽而意无穷!

除了诵读,读文的方式还有很多。有默读、轻声读和大声读等,有个人读、小组读和集体齐读,有顺序读和卡隆式读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借助这些读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拓展文本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个性差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学习《草船借箭》时,我提出问题:“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能力强,就采用自己边读边想来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则认为合作讨论更好……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既可以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也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四、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熏陶

学成于思,思始于疑。要让学生在个性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允许学生独树一帜、自由表达,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先给学生设一个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学生纷纷提出“‘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呢?”“‘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在精读重点部分中,我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如“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那么,这块璧到底有没有小毛病呢?如果没有小毛病,蔺相如不是说了谎吗?”……针对质疑,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出现辩论的高潮,也让老师看到了学生个性思考的闪光点。

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活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一本质属性,求真务实,让小学生从正襟危坐的“三味书屋”走向生机盎然的“百草园”。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