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应急医院)建设现场。
今年6月,“三下乡”活动中医生正在为村民开展义诊。
鲁渝有约·山东支医千村行黔江站活动。
卫生应急队伍集中训练。
重医附二院专家巡回医疗。
专家下基层培训。
一直以来,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紧紧围绕建设“重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目标定位,始终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集散服务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医疗集散功能明显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让大病患者就近就医
几个月前,黔江区黎水镇竹园村4岁的佳佳突发疾病,最初只是头晕,继而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佳佳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手术。幸运的是,黔江中心医院经过综合研判,决定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家指导下,在本地为佳佳完成手术。
此前,黔江的百姓看大病要花4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重庆主城,十分不便。
面对这种状况,黔江区紧紧围绕打造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武陵山医疗高地目标,实施了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推进机构等级创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人民健康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群众的期盼。让看病不用远走他乡,方便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群众就近看大病,便是黔江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增强医疗集散功能的初衷。
黔江是国市定位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部署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工程,市委和区委要求增强医疗集散功能,其本质是提高黔江医院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方便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群众就近看大病。同时也把人口集聚到黔江来,增加黔江的人气商气。从这个角度讲,增强医疗集散功能,不仅仅是卫生健康的重点任务,也是黔江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重要必然要求。
优质医疗资源离老百姓更近
常见病一般医院都能够看,但要看得好大病,必须有高水平的医院和重点学科专科,也就是说要有更多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今年5月16日,家住黔江区城东街道的周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日照市中医院心内科支医专家杜昌立和黔江区中医院医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手术让患者闭塞血管恢复血流,心电图正常,胸痛症状消失,上演了教科书式“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案例”。这是黔江区中医院开展的首例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周先生的妻子说:“是好医生、好医术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
黔江通过合作方式,把大医院搬到百姓家门口。除了东西部协作,得到日照市医疗专家支援外,黔江还通过建成重大附属医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分院、重庆市肿瘤医院分院,与重医附二院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等,把精湛的医疗技术引进来,造福黔江乃至渝东南地区的人民。
医疗卫生事关发展,承载着中心城市增强集散功能的使命。“十四五”期间,区卫健委将瞄准1个目标,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这是市委市政府在黔江、万州、涪陵、永川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统一部署。
构建1个体系,建成“3+4”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体系:“3”即巩固提升中心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平,把民族医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区中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4”即4所公共卫生机构,建成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提档升级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
用好1个抓手,实施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这是历史以来黔江医疗卫生领域获得的最大项目,中央和市级财政补助6亿元,是全国性的示范项目,全国只有15个地区、重庆只有黔江,这个项目将引领黔江医疗服务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医院看大病能力持续提升
“区内就诊病人比例稳定在90%以上,接收区外就诊病人占比32%。”一系列案例和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黔江医疗机构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医疗体系建设,同时提高区域医院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有效提升了群众在基层看日常疾病的方便程度,让健康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各1家,依托这些医院建成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8个,建成重庆市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黔江医院看大病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特别是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培育机制、人才使用平台建设,增强了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全区有副高级以上卫生人才400多名,大幅度领先渝东南其他区县。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了群众在基层看日常疾病的方便程度。
“黔江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和武陵山区医疗高地,明显增强医疗卫生在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的集散功能,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多层次健康需求的供给体系更加健全。”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打出的医疗组合拳,将惠及渝东南370多万人,乃至武陵山片区上千万各族群众。
(记者 王巧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