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初级中学 庄子一
周末从黔城回老家,父亲开车走十几分钟高速路,再开上五六分钟乡间公路就到了。这神一样的速度,在两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每次回乡父亲都会说,在爷爷年轻时,若要进个城,就得走近两小时山路到镇上,再赶上那一天只有一趟的进城班车。这段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是爷爷当村干部时,和他的伙伴们去“讨”来的。千万要感恩,千万莫嫌弃!
爷爷出生于1953年,全国刚解放没多久。他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打着光脚板走路,脚掌落在砂石路上,刮得伤痕累累,日子久了就生出一层老茧。那时爷爷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哪有钱去买鞋穿呢?
这条路,陪伴他许多年,陪着他将脚皮磨厚,陪着他将家乡的土镶嵌进干裂的皮肤里。他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熬着。穷则思变,爷爷当上村干部后,不愿意再熬了。趁着第一轮脱贫攻坚政策,他和他的伙伴们,决定去为村民“讨”路。
所谓“讨”路,指的就是向有关部门申请修一条路,一条方便出山的公路。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去说服一级一级领导的,然后打报告报批文,又是怎么去挨家挨户地去说服村民的。只听奶奶介绍,那段时间,爷爷经常早出晚归,经常去开群众会、夜谈会,为修路调整土地……终于,在上级的支持下,群众投工投劳,修出了从镇上到村里的一条碎石土马路。路不太长,不足十公里;路很弯曲,盘山而上,却能通车。老百姓需要的肥料、种子可以运上山了,粮食、生猪可以运出来了!
新一轮脱贫攻坚,再次开启梦想。爷爷不再是村干部,也不常住老家,但他又坐不住了。看到很多地方的路,都是水泥路了,他开始眼热了。他又一次一次地回乡,与现任村干部商量,相约自费去“讨”路。公路经过扩宽、硬化,变得更加平稳舒适了,相互错车也不那么困难了。再回老家,隔着老远就能望见了那天地相接处,多了一抹银白,像一条丝带,系在这片土地上,随风飘扬。
我看见,爷爷一下车就飞奔向那条路。说是飞奔,其实已经跑不开了,可能是太激动,又或许是略微发胖的身子让他跑得不快。走近了看,这条路并没有远望那么漂亮。水泥路并不像城里的柏油路那么平整。这路虽是硬化了,但上面还有明显的铺路痕迹,甚至还有深深的脚印。我顿时兴致全无,他却兴奋不已,大嘴咧开着笑,小心翼翼地踏上去,也不跑了,就慢悠悠地走,生怕把它弄疼了似的。
他幸福地背着手走路,像一位巡游疆土的国王。当时正值夏天,周围静不下来,知了一个劲儿地叫,树叶一个劲儿地晃,孩子们一个劲儿地跑,人们坐在石阶上,也一个劲儿地跟他打招呼。他却不慌不忙地走,从眼底扫过乡亲们一张张笑脸,那是他曾经守护的人啊;双眼扫过前方不太平整的路,那是他家乡的路啊!一地碎碎的阳光,打在硬化中还没怎么干的地方。他终于开心地笑了,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坡上、在树林里……
2020年底,黔(江)石(柱)高速路,顺利通车了。周末,从黔江城里回老家石会乡下,父亲开车走十几分钟高速路,在爷爷们“讨”来的乡间公路上,再开上五六分钟就到家了。这神一样的速度,在两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
非常遗憾,如此便捷的返乡乘车体验,爷爷没有享受到几次,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每次回老家的路上,父亲都会说,在爷爷年轻时,若要进个城,就得走近两小时山路到镇上,再赶上那一天只有一趟的进城班车。这段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是爷爷当村干部时,和他的伙伴们去“讨”来的。千万要感恩,千万莫嫌弃!
我们青年一辈,走在前辈铺就的康庄大道上,唯有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将来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大显身手,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