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荟羽
记得小学作文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寻找书香。那天我反复捧书细嗅,却什么也没闻出来。夜里,母亲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小时候,母亲和舅舅“最不对付”,连分糖吃都会吵起来的兄妹俩,每逢月初,却总会大方地一起凑钱来购置新书,问起原因,母亲说,分糖只有多与少的甜味,而共享书籍则会开启无穷尽的头脑风暴,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着母亲津津乐道起她喜爱的书籍,我想:也许是书页无香字有香吧。
我家的书架一共三层,第一层是父亲的“财富宝箱”,《炒股秘籍》《财富自由》荡漾着海浪回卷礁石的味道,冲勇而淡泊。我常笑谈这些书没有教会父亲装鼓自己的钱袋子,实现个人的财富自由,而是教会父亲将钞票交至母亲的钱袋子里。父亲的回应也是深刻:投资我自己不算本事,我看这些书是为了投资我们的家。
书架的第二层是我的“杂学天地”,内容简单如《三字经》,深奥如《中国哲学史大纲》,更别说类型纷繁的杂志、报纸,那早已堆积成山,每一处都充溢着春天的芬芳,轻轻推开白昼的门,让清晨的光点亮玻璃窗,我最喜汲取书中的甘泉来灌溉创作的田野,偶然看到这么一句: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立马掂起字词大锅,淬着创作的火,即刻扬一场笔底春风:涛声是听得到的远方,墙土是摸得出的历史时光。
书架第三层摆满了母亲的“简言妙语”——线装式唐诗宋词。记忆中的午后,我和母亲坐在走廊上,阵阵清风拂过,风里夹奏着点点声韵,迭代的诗风,不变的声韵,不过是母亲身旁多了个爱听诗词的小男孩——母亲的孙子,我的侄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稚嫩的嗓音一扬、小手一摆、脑袋一晃,侄儿的将进酒馥满了童气,再一品,又多了分江山多娇人多情的书香气。
闻书香自来,我尝到的书香不一样,它还有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