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鉴】《天理良心》的九大阅读亮点

◆彭斯远

(接上期)
  (七)关于“嗨袍哥”的来龙去脉叙述
  小说第十章“袍哥时兴濯河坝”就是对于该地“嗨袍哥”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动宾结构“嗨袍哥”的嗨字,绝对是夹杂着肯定与否定等多种意味的。可见袍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是融褒贬于一炉的复合体。
  袍哥一词,典出于《诗经·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语,意即谁以为我们没有衣穿呢,兄弟们完全可以换着穿同一件衣服啊。另外,袍与胞谐音,表示可以如同胞兄弟般换着穿衣呀。袍哥,自然是一个帮会组织。由于袍哥组织向以“讲豪侠,重义气”为其特点,同时它还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故颇能迷惑群众,参加者日众,在清代的四川与重庆等地,袍哥活动非常盛行。
  袍哥的联络聚点,最初叫山头或香堂,之后改为码头。码头以下分设仁、义、礼、智、信等五个堂口。其中,仁字堂口多是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堂口是有钱的绅士和商家,礼字堂口则是小手工业劳动无产者;智字堂口和信字堂口则都是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此外,为了保持袍哥的名声,堂口还规定,操下等职业诸如娼妓、小偷和修脚匠、理发师等人,均不能参加袍哥组织。
  当然,随着袍哥组织的发展变化,以后的袍哥又称为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两类。清水袍哥的上层,是有钱有面子的人,他们叫金带皮袍哥,与下九流中的那些从事测字、算命、跑堂的袍哥完全不同。浑水袍哥的头头叫老摇(摇舵的),次一级的头头叫边棚老板或管事。一般浑水袍哥,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跑滩匠。
  袍哥的起源很久远。《天理良心》告诉我们,袍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郑成功在台湾创立金台山明远堂等香堂堂口,和他的将帅以及贴心大臣结为异性兄弟,这便是袍哥开山立堂的创始根源。以后郑成功又派人到东南和西北几省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此袍哥的影响也就更加扩大了。
  濯河坝的水陆码头得天独厚,人气极旺。此地因为商贾云集,物流繁茂,自然就有三教九流及各派政治势力在这儿争夺地盘。所以,袍哥组织的活动十分频繁。参加袍哥会的主要是武举人李朝恩李八爷,他曾去动员李璧臣也来组织袍哥会,璧臣因忙于组织办学并对袍哥不感兴趣而婉拒了他的邀约。虽然如此,李朝恩另外发展的一些袍哥会,却仍然活动得十分频繁,其组织成员也发展得相当庞大。

(八)关于川军出川抗敌的伟绩和颂扬
  小说第二十二章“荣归故里招新兵”,记叙李璧臣的儿子春晖为抗战参军后,因表现卓著而晋升为团长。以后受命返归濯河坝招募新兵。他利用此机会去看望了父亲李璧臣和小娘雨虹。春晖为雨虹和前来看望他的亲人讲述了自己在云南讲武堂刻苦学习步、骑、工、炮等兵科知识而磨炼一专多能军官的曲折过程。
  最后,他还为大家高声唱起了讲武堂的军歌:“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叔父李朝恩和小娘雨虹纷纷激励他说,春晖将来必然前程似锦!春晖这次在濯河坝招募了65名新兵,他很快将他们带到了部队。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国共达成了一致抗日的主张。早已提拔为副军长的春晖,决定把妻儿送回老家安顿。春晖回家为家人置地建房之后,他被雨虹执教的濯水小学邀请去做了一次激情的演讲。他说,五年前的“九一八”,日本兵寻找借口发动对我国的侵略,便造成了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现在,我们要找回自己的尊严,勿忘国耻,准备抗日!春晖演讲完毕,全场群情激昂,响起了一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
  春晖返家三月有余,他为了感谢父母和亲友对他的热情关怀,特在天涯酒店举行答谢宴会。会后一纸部队电文招他立即归返。春晖便带着他新招的百余名新兵,像前次回濯河坝招募新兵一样,这次也同样带着他的百余名新兵,再次回到部队。
  11月中旬,春晖所在的43军奉命接管上海西北郊的大场镇。部队与日军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惨烈。虽然川军装备十分简陋,到了冬天,有的兵士还没有棉衣,仅穿草鞋而挥大刀作战的战士仍不在少数。但川军却十分勇敢,一个个战士咬牙坚持,也不愿丢掉一寸土地。激战了六个昼夜,春晖所在部队伤亡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包括春晖的两个弟弟即李永槐和李永莊,高呼着“老子死在这里也痛快”的口号而倒在了血泊里。后来没有了头颅的李永槐遗体终于运回了濯河坝,人们为他举行了安葬和悼念仪式,李永槐的忠魂终于回到了故乡。
  小说第三十四章“赤子丹心铸军魂”,还描摹了春晖于1943年8月奉命在江西上饶与日军作战的壮烈场面。日军进入国军外围阵地后,因这一带崇山峻岭,步兵只能携山炮配合作战,抵挡不住国军的打击。于是他们便用大量飞机轰炸以代替炮击。当敌我双方都不惜代价抢夺前沿阵地,战区总司令来电问询春晖有无把握守住时,春晖回话说:“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仗已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最后,双方便开始了拼刺刀的肉搏战!
  一千余人的日军为争夺制高点而黔驴技穷。他们便施放瓦斯催泪弹,国军无防化设备,只好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日军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一批人进行反扑,并用飞机轰炸做掩护。春晖尽管多处受伤,仍亲临第一线指挥。这时,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晕了过去,但很快又苏醒过来。就在此时他又身中三弹,一个敌人把刺刀插进了他的腹部……
  后来敌人从他口袋里的金笔上发现了“李春晖”三字时,大为震动,立即列队脱帽,行军礼致敬!春晖将军的人格魅力,连他的敌人也不能不佩服。
  其次,关于川军出川抗敌的叙述,也表现在小说第三十三章“名将驻军濯河坝”对重庆首任市长、即抗战中国军第25军团长潘文华率部来濯河坝整训的事迹,予以了详尽实录和歌颂。
  1939年5月,阳光和煦,田野一片葱绿。三辆摩托车开路,后面一辆吉普车坐着潘文华将军,再后便是一支300多军人组成的部队正急匆匆向濯河坝进发。坝上的名流和父老乡亲如雨虹、汪子文等列队迎接潘将军的到来。潘军团长见到雨虹先生后行了一个军礼,而后说,“我和春晖将军有过交往,他对您十分钦佩。感谢您为国家培养了一位栋梁之才!”汪雨虹不禁悲喜交集地流出了热泪。
  潘军团长在濯河坝期间,特别喜欢到李璧臣家里去喝茶聊天。他走遍了濯河坝街上的家家户户,因而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也特别了解。后来,他先后拜访了龙华寺住持和禹王宫道长,还驱车前往武陵山真武观,并捐资修建一座接迎殿,在其石碑上题写了“武陵山”三字。这表现了重庆首任市长对于佛学的提倡和尊重。

(九)关于徐廷泽驾机起义英雄事迹的叙写和歌赞
  作为雨虹老师的学生,徐廷泽并不怎么喜欢学习,但他却爱看学校的刊物《抗战》,而且还时时产生向该刊投稿的欲望。当然,他有时也想学武,看着别人练武术,自己也会偷着学几招。后来别人向他推荐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读过以后,受到鼓舞,便拿出自己的习作请人修改,于此有了进步,他的文章也终于被《抗战》录用。可见,他年轻时思想就倾向进步,其行动还是很有朝气的。
  后来到了1944年春天,在雨虹等老师鼓励下,徐廷泽和许多青年果然因产生从军报国思想而悄悄报名参军了。雨虹老师和濯河坝的许多名人前辈如李璧臣、李春融、李朝恩、汪子文等人,便在天涯酒店设宴为徐廷泽等十余个热血青年饯行。
  徐廷泽一行先是在黔江县第六战区长官部通讯团就职,以后从事无线电工作,不久即升任电台排长。
  1949年,徐廷泽随军撤到台湾。
  1955年他在台湾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后任见习军官。
  1963年6月1日,这位“天之骄子”怀着对台当局和“台独”势力的不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毅然驾机起义而飞抵福建龙田机场。
  1963年6月4日,我国国防部在福州召开盛大欢迎会,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宣布授予徐廷泽少校军衔。
  同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以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北京先后接见徐廷泽。
  同年9月,徐廷泽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受到中共黔江县委和家乡亲人的热烈欢迎。
  1978年9月26日,徐廷泽加入中国共产党。
  小说《天理良心》对于徐廷泽驾机起义英雄事迹的叙述和赞颂,说明李璧臣、雨虹等人在濯河坝办学非常成功。他们既重视知识传授,也重视思想教育。这样的办学实践,直到现在也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以上列举了钟天珑的《天理良心》创作,至少包含着九个阅读亮点。而数词九,是言其多之意。窃以为读者若认真阅读该书,或许可以找到更多阅读亮点。
  对此,我将放心打住,让读者自行阅读,并努力从中捕捉更多的阅读亮点! (完)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评论家、教育家,曾任全国鲁迅文学奖评委。)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