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三台书院

◆刘红廷

在中国,书院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孔子杏坛讲学开始,书院之河水就潺潺流淌,或在山中,或在水滨,滋润着山林,滋养着士人的生命,滋养着中国文化。学子从四面八方聚集于书院,在书院中诵读诗书,汲取文化之水;又从书院走向庙堂,走向山水,完成政治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对接。如全国文明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这些名字像《诗经》,如《论语》,刻在学子的心中,也镌刻在文化之石上。

享誉渝东南的三台书院、墨香书院,也一样在渝东南的历史上发挥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三台书院,一个听起来就充满文化气息的名字,一个上学读书的地方。或许这个地名对于很多黔江人来说,非常陌生。对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教育情怀,总想对书院文化一探究竟。

三台书院,位于重庆黔江。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顾维钫所建,因面对三台山而得名;二十年知县宋在书续修;三十九年知县翁若梅移建于县治东。嘉庆十四年(1809)知县吕肇堂、刘炳相继增置学田百亩供师生膏火。光绪三十三年(1907)撤书院合并为联合镇第一小学。

2017年10月,黔江区启动三台书院主体维修保护工程,对书院前厅的局部进行补配,书院后厅及左右厢房由于损毁严重,在原遗址上重新兴建。在修缮工作中,区文旅委积极邀请市上专家实地指导,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克服了虫害严重、地基下沉、违章建筑拆除等方面的困难,整个维修保护工程在2018年6月全部完工。

修缮一新的三台书院位于城东街道解放路中良巷,建筑面积达1234平方米,不仅是黔江城内唯一幸存的古建筑,也是渝东南现存唯一的古代书院建筑。它承载着黔江城镇文化教育的历史,是研究清代教育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个周末,我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发现像桃花源一样豁然开朗的一方天地,一栋保存完好的木质古建筑,那便是三台书院。

步入书院,站在书院古老的石板上,仿佛看见自己身着长袍,握一卷书,心灵异常澄澈而明净,无一丝尘杂。仿佛看见,一群文化学者纵论古今,探究微言大义,启迪人生哲思。学子聆听他们对社会、人生、理想、学问的探察与喟叹,受到文化和人格的双重启迪与熏陶。仿佛看见,身着汉服的中小学生吟诵“坎坎伐檀兮……”。

我在这里静观,我在这里沉思。坐在智者身旁,愿他们以文化我,以文化人,让我聆听文化在岁月里发出的阵阵钟鸣!

我们这个民族,正是因为更多的人能将教育放在根本的位置上,教育才得以振兴,民族才得以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是必然的事。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