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将采摘的黑皮鸡枞菌的根部用刀削去。
位于武陵仙山脚下的黔江区沙坝镇脉东社区二组,一处水泥砖修建的钢棚里,湿漉漉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撑”起伞状黑色小蘑菇,当地村民正细心地采摘着。
“我们社区居民高承相引进的黑皮鸡枞菌已经试种成功,正准备投产上市。”近日,曾担任社区干部多年的刘海泉说,这种菌他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听说,目前在重庆地区卖得特别好。
大棚内升温的空调。
工友推荐特色产业
在大棚里采摘黑皮鸡枞菌的高承相,是一个身高1.75米的中年男子。因小时候左眼患病,曾经历过两次手术,他的左眼基本丧失了视力,出门打工也只能在工地上干一些粗活和重活。
谈到黑皮鸡枞菌落户黔江,还得从高承相外出打工说起。多年在广东打工的他,盼望着有朝一日挣到钱后回家发展产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正准备外出打工的高承相只好待在家中等待疫情解封。
“就在等待期间,和我以前一起打工的刘哥打来一个电话,说不能出门就在家里种菌,不见得比打工的收入少!”高承相说,这个他平常称呼的刘哥,已在家种植黑皮鸡枞菌2年多,是种植黑皮鸡枞菌成功的受益者。
疫情过后,高承相专程跑到刘哥的基地,学习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学成归来,高承相回家选好基地,提前筹备修建大棚的准备工作。
“黑皮鸡枞菌与其他菌类不同,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大棚必需是封闭式的,适宜温度在24度至27度。”高承相根据土地种植面积,砌起了4米高的围墙,在上面搭建钢架棚,并在棚架上铺上一层厚胶纸,室内安装4台空调升温,还购买了碎土起垄的机械设备等。整个360平方米的大棚,高承相投入了10余万元。
高承相与妻子何必霞在采摘黑皮鸡枞菌。
大胆引种获得成功
2021年1月,高承相从山东一家黑皮鸡枞菌种子培育基地,购买回3万多元的菌种,按照所学得的技术,将菌种分别播种到棚内的泥土里。
“我当时感觉他就是在盲目地行动,投入10几万块钱,在农村不是个小数目,万一搞砸了,多年打工的辛苦钱就打水漂了!”高承相的妻子何必霞说出了当时心中的担忧,虽然他去人家基地观摩、学习过技术,看到人家确实是种植成功了,还产生了很好的效益,但他完全没想过这种菌,是否适合在当地的土壤里生长。
菌种播种到泥土中,何必霞的心一直悬着。而高承相比何必霞更为着急,几乎天天守在大棚里,控制好4台空调的温度,时不时地往土里浇水。每浇一次水,眼睛都要在泥土上注视良久,看有没有向上凸起来的泥土。
直到4月22日上午10时许,高承相走进大棚,在微弱的灯光下,发现第一朵黑皮鸡枞菌探出头来。高承相眼睛一亮,赶快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自言自语:“等了你差不多一个月,你终于冒出个泡泡来!”
拍下第一朵出土的黑皮鸡枞菌,高承相首先将照片发给何必霞,然后再发朋友圈。那一夜,高承相兴奋得睡不着觉,整个晚上都在大棚里转悠。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这些在泥土中沉睡了近一个月的菌种,都顶着个小黑帽,陆续生长出来。
高承相展示种植的黑皮鸡枞菌。
乡村振兴再添一品
近年来,黔江区把香菇、平菇、花菇、蛋黄菇、金针菇、大球盖菇、羊肚菌等菇类品种,纳入村民巩固脱贫攻坚产业,为种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今,这种食药两用的黑皮鸡枞菌落户黔江后,为黔江乡村振兴又新增了一种特色产业。
记者了解到,黑皮鸡枞菌是长根菇的一个变种,是珍稀食药用菌中的一个品种,又名长根菇、长寿菇,又称鸡松、鸡枞、鸡脚菇,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因其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菌,它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食药用菌中的上品。
高承相告诉记者,这种菌属中高温型食用菌,一般在秋季制作栽培袋,春、秋季栽培出菇。分为春栽和秋栽,春栽于2月至3月制作栽培袋,4月至5月地温稳定在20度以上栽培袋下土,30天后进行出菇管理。秋栽于7月至8月制作栽培袋,9月至10月进入出菇管理。
“从目前采摘的数量,每天可采摘鲜菌40斤,每公斤售价为100元,这样可陆续采摘两个月。”高承相说,这季采摘完,可卖到10万元以上。按现在的种植规模,可把当年投入的成本弄回来后,还能赚个七、八万元。他打算明年把种植大棚扩大到3亩,种植面积达到2000个平方米。
“高承相引进的黑皮鸡枞菌,确实是一个好产业。我今年趁在基地打工期间,找高承相学了一些种植和管理技术,明年也来种100平方米,反正不懂的还可以向他请教。”周围的乡亲听说后,纷纷来找高承相学经验,学技术。
“只要乡亲们愿意种,目前销路是没得问题的,重庆有一家特产店要的量大,我种的这点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家店的老板还叫我把面积再整大点,采摘的鲜菌他包销。”高承相说,他希望更多的村民也跟着种植,涉及相关方面的技术他全包了。
(记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