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络中国节·清明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清明“走心”不“走形”

杨森云

人间三月芳菲始,每年仲春与暮春之交时节,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清明”。经历二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清明已不仅仅是缅怀先烈、祭祀祖先的肃穆节日,更是融汇了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众多元素,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增进认同、感悟美好的重要纽带。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清明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节日的各种仪式自然必不可少,但同样也在顺应时代潮流应时而变。近年来,人们开展传统的祭祀的同时,也推出了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等多种简朴、环保的祭祀方式。而在愉悦身心的主题之下,陪同家人、召集好友,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诸多玩法更是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然而,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始终是清明节的内核。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清明活动,在草长莺飞之季,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祭奠,增进亲情与友情,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过节形式,完成情感的寄托,使清明节的浓厚意境得到真正表达。

始终勿忘家与国。自新中国成立,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就成了传统,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追忆革命先烈的故事,弘扬先烈精神,感念胜利的来之不易。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天的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环境中,面对来自外部的打压,仍然需要用革命先辈的精神作为航灯,在安宁中不忘苦难,扛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用家国情怀开启新的征程。

难以割舍亲与情。在中国人的清明节日活动里,“挂青”是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都要在节日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这不仅仅单是认祖归宗、薪火相传的家族传承,更多的是对亲与情的认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斩不断理还乱,最浓烈的是乡愁,最悲伤的是“亲不在”的忧愁。

感悟人生苦与乐。“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清明节的“双属性”注定了我们要向前看,无论过往有多少苦,经历了多少痛,我们都需要积极向前,把前人的嘱托和希望扛在肩上,擦干眼泪跨步向前,迎接新生命,迈向新生活。

清明节是形式多样的,但无论这些形式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带着真情实感,深入挖掘清明的魅力,用心去体会,用爱去传承,体会到个中真意,让心灵得以安放。 

编辑:黔江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