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旭东 文/图)1月12日,中新社重庆分社采访团队走进黔江区民族小学,采访黔江区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如图)。
当天,采访团队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民族文化走廊和展示栏,观看了学生们的课间操表演、民族舞蹈表演及土陶制作课程,了解了少年邮局的开办情况、学校民族文化版块师资配备情况等,就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据悉,民族小学的师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地方资源,将“民族文化”融入语文、社会、数学等学科之中,使师生的“教”与“学”都紧接民族地气。
学校开展“唱一首民族歌”“跳一支民族舞”“会一项民族乐器”“参加一项民族体育活动”“穿一套民族服装”“上一节民族课”“开展一项民族节日活动”“建一个民族特色校园”的“八个一特色活动”。活动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学生活动内容,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还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采用园林化的景观布局,建造出具有土家族、苗族传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家斗吊脚、雕花门窗、飞檐尧翘角”;打造校园文化广场,通过民族图腾、民族柱等设施的建造和民族知识图片的张贴,彰显民族文化环境特色。
通过多年努力,学校教师开发的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校本试题公开发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特别是,学校将民族乐器葫芦丝融入艺术课程,编撰印发了《葫芦丝实用教程》校本教材,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授课,学校被确立为全国葫芦丝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考点。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校”“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未来,学校将继续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优势,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将民族团结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