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了2020年度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给予全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大功,黔江区3个单位、5名个人受表彰,其中重庆市黔江中学校被表彰为记大功先进集体。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更广泛、更深入参与和推动脱贫攻坚,记者对黔江中学进行了采访报道。
黔江中学领导与驻村工作队交流脱贫工作
近年来,黔江中学坚决贯彻落实市、区有关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严格落实单位扶贫责任,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采取夯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办产业、送教入户助脱贫等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成立扶贫工作队
落实帮贫责任
“黔江中学和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结对帮扶我们村,在扶贫工作中,工作队勤勤恳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黄溪镇塘河村支书李永祥说。
据悉,扶贫工作队坚决贯彻国、市、区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严格落实单位扶贫责任,全面攻克贫困堡垒,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制订了《黄溪镇塘河村脱贫攻坚定点攻坚方案》,动态开展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问题,对标对表补短板,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销号工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做到扎实有序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镇上成立了定点攻坚队,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定点攻坚队队长,分管领导为队员;同时成立战斗队,下设10个尖刀班。明确帮扶责任,全村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一一落实了帮扶干部。”黔江中学驻塘河村第一书记李长元说。
黔江中学派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与镇村五职干部一道,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通过“夯实基层党建、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扶贫产业、强化培训指导”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增强贫困户输血、造血和活血能力,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
夯实帮扶措施
因地制宜办产业
打造扶贫产业,增强“造血”能力。黄溪镇塘河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331”发展战略,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户稳定增收的来源和稳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驻村工作队合影
在引导农户发展生猪产业的基础上,今年,在区畜牧兽医中心及重庆市黔江区69原种猪场的大力支持下,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猪仔65头,其中贫困户解决64头,边缘户解决1头;巩固发展蚕桑产业,现有在地桑园490亩,预计可产茧16000公斤,可望增收61万元;抓好猕猴桃产业,有效解决农户土地撂荒及就近务工问题,每年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费11.8万元,为群众实现务工收入80余万元;发展种植脆桃、脆红李500亩、花椒100亩、辣椒200亩,稻田养鱼30亩,持续发展丑柑、蔬菜等特色产业,经济作物占比达83%。目前,塘河村已经初步建成1000亩以丑柑为主题,集产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丑柑主题田园综合体”。此外,蚕桑、猕猴桃、脆红李、青菜头等产业也实现百花齐放。
同时,落实第一书记、驻村领导为产业指导员,建立了涉农业主带贫减贫机制,助农脱贫增收。通过举办养蚕技术培训班、生猪养殖培训班等,对老百姓在发展产业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举办专题培训,进行答疑,同时通过带领种养殖大户代表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广大种养殖户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组织蚕桑、畜牧兽医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贫困户,现场指导和解决老百姓的种养殖难题。
送教入户助脱贫
加强扶志教育
黔江中学承担石会镇中元村、武陵社区帮扶时,学校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对全校每年480余户建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逐个造册登记;对贫困户学生采用“四加一”模式进行帮扶,做到一人一位帮扶教师,一人一份帮扶方案,一周一次谈心交流,一期一次帮扶考核。1000余人次上门家访,发放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让家长具体了解了相关扶贫政策,落实教育扶贫费用每年350余万元;学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发放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资料,加强爱国、爱党、励志教育,讲好扶贫故事,加强“扶志”教育。近五年来,在832户建卡贫困户中,230余名学生考入“985”“211”大学,540名同学考入重点大学,800余人考入本科以上学校。
李长元查看柑橘长势
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班子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进一步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做到执行政策不打折、不走样,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进一步加强脱贫监测,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进一步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克服“等靠要”懒汉思想,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进一步谋划产业发展,做到“扶贫先扶志”,“志智双扶”,增强“造血”功能,建立一套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摘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制订远景目标规划,打造美丽塘河。
“扶贫工作与作风建设一样,永远在路上。接下来将重点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主,做到思想上不松劲,责任上不失手,行动上不打折,形式上不走样,法纪上不越线。”李长元说。
(记者 刘清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