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过年那些“遗失”的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这句话,曾经在黔江这片土地上流传开来。当然,这是因为以前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家庭生活不富裕而产生的“感慨”。当然,有一点是一直没有改变的,那就是无论你身在哪里,都要回家过年。老家,才是这里的人们心中与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吃团年饭的地方。

  但对于更多的老年人来说,现在过年,其实已是“变了味”的。因为现在什么都发达了,原来要手工制作的搓汤圆、推豆腐、打糍粑、煮醪糟等等,如今都可以在超市5分钟搞定;原本要请族里德高望重的“文人”写的春联,现在到处都在组织免费赠送……也难怪,如今过年,很多人都越来越感觉“没有当年的年味”。

  其实,很多人对此,是知道“来龙去脉”的。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外奔波,所以很多过年的习俗都没有参与,甚至因为年轻人都出门在外,年老者在家也是“不爱淘神”,于是,很多原本特别有年味的“规矩”正在遗失。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回忆一下,我们儿时记忆中,那些过年的“规矩”。如果这些“规矩”你都还能回忆得起,并愿意照着去做的话,真正的“年味”就会回到你的身边。

  杀年猪

  杀年猪,一般从农历冬月二十几开始。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陆陆续续约上杀猪匠,杀猪匠也得拿个笔记本,挨家挨户记上日期,甚至精确到上午几点下午几点。因为那时,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上族里老少或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家里吃一顿热闹的泡汤,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东家吃了走西家,西家吃了走东家……遇上族人众多或者村子比较大的,如此轮上一圈,差不多就该过年了!

  熏腊肉

  腊肉,是黔江的传统美食。其实,这不仅仅是美食,而是接下来一年全家人必不可少的“油水”。因为在那个年代,像现在这样“想吃肉就去超市割一刀”是不可以想象的。为了让全家人一年的“油水”保质保量,人们就会把鲜肉按部位切成块,抹上盐。腌制几天后,便挂到火坑上,然后用柴火烟熏燎烧,俗称“秋腊肉”。大约20来天,炕上的肉水分被排尽、色彩也变得金黄之后,主人就把香味扑鼻的腊肉取下来,用木缸和稻壳之类进行封存。

  打扬尘

  打扬尘,实际上就是家里每年一次的“年终大扫除”。以前的农家,都是土木结构,一年下来,灶台的油烟以及“秋腊肉”时的烟火,往往会把相邻的屋子熏得黑黢黢的,很不卫生。于是,每到春节前几天,主人都会腾出时间来,彻底打扫卫生,且家家户户如此。按老一辈的说法,打扬尘除了是把屋子打扫干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掏檐沟

  土家农村的房子背后及左右,一般都有一条被挖得很深的沟,主要用于屋檐水的排放。而每到春节来临之时,主人便会专门安排一天时间用来掏檐沟。因为经过前一年的堆积,往往檐壕已被沙石填满。如果不及时清除,开春之后雨季来临,家里就有被水泡的危险。当然,除了排除水险隐患之外,主人们还也有一份寄托:让一家人来年做事创业都顺顺当当,没有堵塞。

  舂汤圆

  土家族人的汤圆粉(俗称汤圆面),最开始不是机器磨的,更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去超市买。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窝石碓。淘洗之后的糯米在经过一夜的凉干之后,就放到石碓里去舂。而石碓之尾,往往是大人小孩轮番上阵,充满乐趣,欢声笑语。舂细之后的汤圆粉,要用一种叫“箩筛”的筛子进行过滤。如此反复三次左右,原本的糯米,才几近全部成粉。糯米被舂完之后,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舂“汤圆芯子”。把红糖和炒焦的芝麻拌和,再放进石碓反复舂压形成“糖饼”,最终成为初一早上的“汤圆芯子”。

  写春联

  写春联,一般来说是族里“文人”干的活。老上有文化的,孩子们读书成绩好的,在这个时候就能够最大限度“体现价值”了。买来大红纸,几刀裁下来,便成为春联的底子。然后在八仙桌上摊开,“老文人”便挥毫题字,“小文人”则在一旁打杂。随后,族里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族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煮猪脑壳

  年夜饭,当然是一家老小最看重的环节了。而在年夜饭的准备过程中,其中有一个环节很重要:煮猪脑壳。无论家里有人吃没人吃,但这个猪脑壳是必须要煮的,因为这个主要用于祭祀,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而随后的年夜饭,大人们都会要求慢慢吃,因为要吃出一年的感觉。同时,煮的米饭也会超出正常食量很多,“一锅饭管两”象征来年衣食丰足。

  初一不扫地

  正月初一这天,是不能动用扫帚的,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直到今天,还有少许村民保存这一习俗,除夕晚上提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同时,还不要花钱买东西,因为“初一不出财”,要买东西的话,全都要提前准备好。

  拜年

  拜年,土家族人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二开始,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一般拜的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岳父岳母、还有就是族里的长辈。尤其是出了嫁的女子,得备好丰富的拜年礼,回到娘家挨个“拜”。这既表示嫁出去的女子家庭富贵,也是增加感情的重要方式。而拜年者,也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拜年一般都是实物,比如“猪肘子(猪腿)”,“猪方方(被切成块的猪肉)”,白面、白酒、糖果之类。一般在那段时间里,大路小路都会有成群的人或挑或背,朝着拜年的长辈家赶。而如今,拜年都是发红包。讲究的用红封给封起来;不讲究的,直接发微信了。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也是土家族过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或是在火坑里放很多材,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而从正月初九(俗称“上九”)开始,“狮子灯龙灯”就要出山了。出灯之前,一般组灯的人会派人出村送柬。然后根据接柬人家的距离和分布情况规划出灯线路。到了每一家,都会特别热闹,而“撵灯”的人也是不计其数,挨家挨户“撵”,直到天亮。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舞完之后,就会“烧灯”,这也象征着春节正式过完。

  (记者 王华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