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奔跑中的年货

  ◆黄博

  喜庆的背景音乐在空中回响,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超市。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尽管我心中有数,但还是感到一阵昏花袭击了上下眼皮。妹妹呢?可劲地往购物车里装东西……

  “差不多了吧?”我难掩昨日在火车上遗留的困意,问道。

  妹妹心里明白,关切地问了我一句,又说:“咱们千里迢迢回来一趟,又是过年,可不能将就,吃的用的都得多准备点儿!”

  我理解妹妹的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买得到,而被我们从小重视的春节,又是极为难得的合家团聚的日子。我只是提醒妹妹避免浪费罢了。

  我小时候,镇上是没有前几年开张的这样的大超市的,置办年货除了去一些小卖铺,更多的是在街道里买卖。那些平日里走街串巷的生意人,此时一齐涌到大街上。支起木板,卖瓜子花生和奶糖的;架口铁锅盛着烧沸的菜籽油,炸金灿灿的油糕的;摆个地摊卖对联和烟花爆竹的;甚至还有些类似于卖狗皮膏药的江湖贩子沿街叫卖:“刀片、面油、打火机,狗皮膏药捎上哩!”……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真是此起彼伏。那时候的年味很浓,可年货的数量跟现在却没法比!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乡亲们大都精打细算,不敢大肆购买许多东西。“有了一顿,没了抱棍!”老一辈们常用这话告诫年轻人切莫挥霍浪费。可那时生活拮据,确实也没有可浪费的资本,谁家不听老人言,谁家便要自个儿受罪。置办年货自然也是如此。

  有一年腊月二十三,祖父带我上街买了一袋提前已用塑料袋装好的花生。我拎着走了一小段路,却感觉越来越不对劲。终于,我向祖父说出了心中的疑虑:“这次的一斤半好像还没以前一斤的多?”祖父接过花生,在手上掂量了一下,突然说道:“走!”便转身拉着我原路返回。

  车水马龙的街市上,那卖花生的人在不停地忙碌着。“拿你的秤称一下!”祖父神情严肃,宛如一个正气凛然的监察官,让人无法抗拒他的命令。那人一下子反应过来,脸刷的红了。“对不起,对不起……不用称了,给你添!”他手忙脚乱地解开袋子的结,将摊位上的花生掬了两捧装进去,又把花生递给祖父,口中还说着表达歉意的话语。祖父向来“无事不生事,有事不怕事”,回了一句:“做生意,秤一定要准!”就带着我离开了。

  我曾想,那人或许只是记错了重量,误把一斤的给我们了。当时的花生作为年货,价格最高时卖到两元一斤,他也不至于为了一块钱就舍弃诚信。祖父和我为年货奔走,谁能想到那时买三块钱的花生都有如此令人尴尬的波折,如今办年货却可以随心所欲呢?

  那个画面一直藏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个年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每当想起,浓浓的年味就像故乡的袅袅炊烟,氤氲开来。原来那时候的年货,就开始在奔跑了,这些年一直不曾停步。在奔跑中,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件件蕴含着祝福的年货通过快递安全、便捷地抵达千门万户,让我们有幸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