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夜话】在哪过年呢?回黔江啊!

  ◆王华松

  在哪过年?

  回黔江啊!

  对于黔江这座装满了传统文化的城市而言,春节来临时,这句话成为了主旋律。火车、飞机、动车、高速……出门在外的游子,仿佛归心似箭的大雁,正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而成群成群地往家赶。

  其实,“在黔过年”的背后,是这方水土之上的人们对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眷恋。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也包括越来越多的来黔投资和经商者,都在这里找到了一年比一年更加美满的归属感。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而每一时刻,他们都在关心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丰饶与进步。而这座城市,也在不遗余力地给予他们回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文创卫工作提升城市内涵等等。而人们从这座城市里,似乎每年都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幸福,而让他们对这个“家”的情义越来越浓。

  对于黔江人来说,故乡是家;对于外地人来说,黔江也是家。回家过年,是人之常情,背后则是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渊源。而“回黔江过年”既是心之所愿,也是情之所往。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与向心力,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累积之后,便成为了这座城市软实力的温情写照。正可谓是“上善濯水、吾心安处”,不管是生于此养于此的人们,还是在这里生活着的外地来客,正因为有了这座城市的滋养而内心无时无刻流淌着静谧的深情和妥妥的安宁。于是乎,这里,就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故乡”。

  有人说,故乡是一个地理概念;但更多的人则说,故乡应该是一种情感概念和精神概念,归根到底更是“人心”的概念。故乡观念的养成,是血缘、时间和地理因素在人心中投射的结果,但情感、归属和认同因素却也常常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让人们对其产生深深的依赖与眷恋。

  黔江,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无数的黔江儿女,还有无数来黔的建设者们胼手胝足,20多年的时间,如画师一样让一座方方面面都十分落后的小城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让她变得英姿勃发,让她懂得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都让人钟情,让人倍感“来了就不想走”的滋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心生爱恋,并作出“择此终老”的无悔选择。

  黔江的春节,是很有味道的。不失传统文化的根脉,也不乏现代文化的元素。放眼望去,满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还有春节期间满街游走的“狮子灯”、“龙灯”、“踩龙船”以及别有韵味的锣鼓家什,让这座城市的春节气息变得与众不同。尤其是早年的来黔的建设者们,大多都已在黔江安家立业,来自彭水的、石柱的、酉阳的、湖北咸丰的甚至还有更远的地方的人们,对于曾经是过客的他们而言,这里早已成为了他们的家。参与着城市的建设,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沐浴着城市的荣光,他们更加坚定了在这里扎根奋斗的决心。“我们就是黔江人,来了就是黔江人啊 ”,无数外地人的这句话,让黔江真正变成了一座没有距离感、懂得包容和共生的新生之城。这一份源于各个层面的人们内心的安心与舒适,让黔江展现出巨大的亲和力与吸引力,让他们也和黔江本地人一起,舒舒服服、心安理得地对“回黔江过年”这句话,充满着真情。

  在哪过年呢?

  回黔江啊!”

  不管对于土生土长的黔江人来说,还是对于曾经不是而今已是的黔江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听起来更舒心的话?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充满着美好与惬意的人生?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