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坚定前行——“‘黔江精神’再出发”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什么是“黔江精神”?

  武陵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在渝、黔、鄂、湘的交界处绵延千里。大山的阻隔造成了这里千百年来的贫瘠,民间盛传一句俗语: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

  就在这块苦甲天下的地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黔江人民毅然对贫困宣战,大声喊出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口号。彼时起,黔江人民立志脱贫,战穷山、斗恶水,向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这片土地上躬耕不止、奋斗不息,苦干三十年,给黔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后看,“黔江精神”创造了“黔江奇迹”,向前看,挑战机遇并存,发展正当其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激励、支撑黔江人民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新历史提出了新任务,新使命呼唤着新精神。面对新形势、新考验,黔江人民需要再整装、再前进,“黔江精神”也需要再丰富、再出发。

  “黔江精神”再出发,要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要遵循规律、尊重实际。“黔江精神”萌芽于改革开放、成长于开发扶贫、成熟于攻坚扶贫、发展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产生,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实际,既继承其“苦干”的精神内核,又赋予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现实意义。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提炼新的精神内涵,令它更深刻、更全面,更能反映当下黔江人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主动从反面去总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精神上予以警醒,反映历史,昭示未来,以之为鉴,砥砺前行。

  “黔江精神”再出发,要坚持以人为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是黔江人民面对恶劣条件、艰难险阻“不等不靠不埋怨”而作出的选择,归根结底,它是一种人的精神,是人心中熊熊不灭的内生动力。丰富和完善“黔江精神”,我们要更多关注和弘扬当下全区干部群众戮力一心脱贫摘帽奔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挖掘人性力量,提炼人文品质,彰显人文精神。要发动人民群众与“黔江精神”一起再次出发,让他们来讲述黔江新的故事、提炼新的灵魂,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起最强的发展合力。要让人民群众成为“黔江精神”的践行者,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这才是“黔江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关键。

  “黔江精神”再出发,要坚持开拓创新。只有开拓,才能进入更广阔的领域,只有创新,才能保持最强劲的动力,坚持开拓创新,才能让“黔江精神”永葆青春活力。丰富和完善“黔江精神”,我们必须开拓视野,具备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包容的胸怀,虚心汲取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积极参与最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度涵养人文情怀,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我们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创新实干,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践中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腾笼换鸟、璀璨蝶变……当发展的车轮转入快车道,“黔江精神”也将注定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精神,植根于环境,积淀于历史,汲养于人文,风发于时代,它是城市的根与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同新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同生、同育、同步发展,代表历史方向,反映时代风貌,推动社会发展,引导人民前行,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黔江精神”始终不过时,无论社会怎么进步,“黔江精神”永远不能丢。

  让我们以新的“黔江精神”为指引,砥砺奋进、坚定前行,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更光辉的印记。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