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农村小康到底咋个样?黔江水市“123,跑步走!”

  10月的水市,高山气候给人的感觉是凉爽的。

  傍晚时分,林区小道上,乡亲们穿梭其间,其乐融融。凉爽中,还带给我们山区农村小康人家的富足与和美。

光伏基地

  产业:“接二连三”

  农业规模化,农村有奔头,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是农村小康的要素之一。近年来,水市乡的烟、茶、稻、光伏发电和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真正做成了产业的“接二连三”。

  烤烟产业一直是水市乡的支柱产业。2019年巩固种植烤烟6200亩,计划完成1.35万担,收购均价27.5元/公斤,是黔江“第一烤烟大乡”。今年,水市乡党委政府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深化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8个村(社区)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青龙村5组村民王世江刚从烤烟收购站卖烟叶回家,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2011年,通过政府补贴,他把自家的传统烤烟棚改为了集群式智能化烤棚,“不仅省心、省力,更让烟叶的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我们烟农的收益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千丘田

  “我们这里建光伏基地的土地流转费是500元/亩,我把自己家的荒山流转了一部分出去,然后又以每亩100元~150元的价格流转了几十亩平地种植烤烟,这是一笔挺划算的买卖,真正让我们百姓得到了实惠。”王世江说。

  王世江所说的光伏基地是通威黔江100MWp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涉及黔江区水市乡、阿蓬江镇、鹅池镇,项目占地约1831亩,由光伏区、升压站及110kv输电线路组成,也是我市首个大型光伏地面发电站。

  光伏基地的光伏面板都是建在山顶。而这些荒山坡土壤贫瘠,农民无法耕种。如今光伏发电项目的确是让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据了解,项目在水市乡占地511.89亩,涉及农户79户,企业以500元/亩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每年的6月,共计25万余元的土地流转金按时转账到占地农户账户。

  这些年来,水市乡积极探索“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坚持突出“一乡一业”特色,打造“一村一示范园”,大力发展规模立体农业。

  2018年,通过实施返乡青年计划,孙小华回村创立了长八栏农业股份合作社,致力于发展绿色水稻种植,选择了“稻田+泥鳅”立体农业绿色种养殖项目,农户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出资经营,统一市场价,按利润的50%分红。2018年合作参与农户35户,水田面积200余亩,产值80余万元,为农户带去直接经济利益平均1.2万元/户左右。目前已有70多户农户入社,入社水田面积1000余亩,预计产值将达到300万元左右。

  水市乡还有诸如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苕粉、食用菌等村企“联姻”的品牌,形成了村民提供土地、劳动力,企业提供资金、项目,村民利益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良好局面。

水车坪景区

  乡风:“文明和美”

  “云上水市,红色圣地。”进入水市,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水车坪老街曾是云、贵、川三地贩卖骡子、马、牛的集散地。据记载,1914年秋天,贺龙一行来到该地贩山货、买骡马,在当时牛马集散地水车坪老街住了10天客栈,宣传革命思想。1916年,贺龙组建千人农民革命队伍,为加强队伍装备,当年8月他再次来到该地大量收购骡马。1917年冬的一天深夜,贺龙第3次来当地过夜,次日踏上革命征途。1934年5月6日,贺龙率领红三军攻打彭水,第4次来到该地,并在该地皂角树下召开誓师大会。

  因此,这里也是最具浓厚红色文化的圣地。红色,成为水市人民奔小康的不竭动力。

  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弘扬“红军精神”作为创文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带动乡村文化振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全乡的综合实力。

  为全面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着力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水市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农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采取召开村民院坝会、张贴倡议书、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口头讲解等形式,大力推广“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卫生习惯,即卫生定时打扫、物品定点摆放、畜禽定点饲养,勤洗、勤扫、勤捡,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是否干净,阳沟院坝一码平、柴禾粮菜一展齐、鞋子帕子一条线、家具灶具无一尘的生活习惯标准。转变群众思维,全面清理公共区域垃圾,还以村为单位、群众为主体,建立长效机制,维持乡村干净整洁。

  “一个辖区要和谐稳定,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才能全面纵深发展。”乡党委书记余江华说。

  近年来,水市乡以深化平安建设为主线,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全力推进“五无乡镇”创建,强化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氛围,不断开创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建立人民调解的基层队伍,让老百姓自己说事、说法、说理,最终说和;充分发挥辖区村(社区)综治专干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能作用,注重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

  乡风文明和美,注定成为水市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

水市乡全貌

  生活:“富裕幸福”

  “水市无水。”当地童谣这样唱道,水车坪也因“水车拉水”而得名。

  这些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水市乡啃下了全乡“安全饮水”这根硬骨头,建成了集镇新水厂和各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两个百分百。

  茂溪村就是个典型例子。

  村民饮用水常常要看天,遇到天干更加困难。乡、村积极筹资170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新建了92个蓄水池,铺设了4万余米管道,全村老百姓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更上层楼。基本形成“通村通畅、通组通达”的交通网络,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完成农网二期改造,农电网络覆盖100%行政村。

  推进中心集镇建设,完成集镇两个农民新村建设上百户村民搬迁入住,实施了集镇形象大提升和功能大整治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人口达到2000余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到25%。

  “共产党好!政府好!以前我们这条老街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都是铺的石板,下雨天出门都不脏鞋,房子也整修好了,自来水流进了家里,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现在吃了晚饭还要出去散步、跳舞。”水车坪老街住户董光云说。

  水市乡平均海拔1000余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3.5%以上。这是自然赐予水市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这里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日前,水车坪4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景观评审。

  自2016年开始,水市乡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乡村旅游文化节”,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和发展扶贫产业,现有星级农家乐50余家,特色旅馆近百家,床位1600余张,年均接待游客近逾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0万元。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会稳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乡还打造多个特色院落、特色村寨、特色景点,建设健康休闲步道千多米,发展了一批向日葵、猕猴桃、反季节蔬菜、“千坵梯田”等特色观光休闲农业基地。

  乡村旅游、立体农业等特色现代化产业已经在水市乡遍地开花,老百姓自然而然迎来了富裕的幸福生活。

  “通过调整老百姓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人均收入是12607元,在各乡镇中属于比较高的。”乡长帅仕波说。

  都说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山区农村小康到底咋个样?水市的实践答案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会稳!

(记者 王道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