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跃
连日来,笔者前往黔江区冯家街道、濯水镇、中塘乡、小南海镇、杉岭乡等地采访乡村文化振兴时,各地在做好乡村文化振兴的各项规定“动作”外,还结合本土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传承和保护好乡村文化、本土文化,让乡村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象。
家风润万家。冯家街道寨子社区有谢、粟、余、曾、王5大姓,每姓都有家风家训。社区作为黔江区打造阿蓬江“一江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的核心区,也是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示范点)之一。社区以黔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文明风尚等进农家,真正让文化振兴落到实处,居民文化自我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
“非遗+扶贫”。濯水镇三门社区石鸡坨土陶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把石鸡坨土陶传承发展好,通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让贫困群众通过在土陶作坊学技术,实现就近就业,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做好了土陶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小南海镇新建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浓郁,后坝山歌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传统文化,让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新建村成立民俗演出队伍2支、山歌演出队伍1支。建有山歌文化广场、群众舞台文化广场、家风家训礼堂、民俗文化长廊、范公祠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
伴随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活动日渐繁荣。近年来,黔江区强力推进乡村文明风尚提升、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产品供给、非遗文化传承等重点工作,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因文化传承、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地区乡村文化各具特色。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送”文化又“种”文化,造就乡村文化自信,以助推乡村振兴。事实也证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乡村本土文化,也更有群众基础、接地气、受欢迎,容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么,如何搞好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要明确责任,从战略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强乡村文化硬件、软件建设。要动员立足全员参与,夯实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要发展好文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现代化农业观光等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