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从“小水大灾”到岁岁安澜

  金秋时节,黔江大地到处都是一派丰收和繁忙的景象。

  马喇镇莲花社区无公害稻田,金色稻浪翻滚,稻花鱼在稻田里十分欢畅地游来游去。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养殖稻花鱼得益于全区水利事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以前稻田不养鱼,现在灌溉便利、水质好了,村里便在稻田里养起了鱼。

  风雨无阻奋进时,星夜兼程水利人。70年前,黔江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穿境而过的河流经常引起洪水泛滥,全区城乡居民受够了“小水大灾”的苦。新中国成立后,黔江水利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越来越多的实惠,水利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回首往昔,黔江大地美丽山水间,留下无数黔江水利人扎根实践的忙碌声音。对比如今,悠悠碧水还复来,润泽一方惠民生。每一处山与水都见证了这片热土上黔江水利人的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和克难攻坚。

黔江老窖溪水库

  筑牢防线

  守卫江河岁岁安澜

  近年来,黔江区水利志愿者联合全区中小学学生,常态化开展河道清理活动。去年以来,黔江区各所学校参加河道清理志愿服务的学生达到上万人次,护河志愿者已招募近2000名。这是区委、区政府全力奏响“全民治水”大合唱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以来,黔江区已建立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并实施“双总河长”制,落实各级河长392名,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全区河库健康生命、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至此,非法采砂全面叫停,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搬迁,阿蓬江“一江两岸”美丽画卷徐徐铺展;281条河流、23座水库都有河长守护,以“量身定制”的治理方案,实现水质根本好转和稳定向好;450名“河小青”上岗巡河,“红领巾河长”小手牵大手共护母亲河,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石会镇中元村山坪塘 首席记者杨敏 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翻阅历史典籍我们可知,中华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据记载,历史上黔江区水旱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前,一场洪水能夺走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生命,而一场大旱即饿殍遍野。水旱灾害成为黔江大地老百姓的心腹大患。然而,在那些年代,根治水害只是人们心中的愿望。“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黔江高度重视江河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阿蓬江,一江碧水流淌,是黔江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在养育着黔江老百姓。1982年发生的大洪水,冲毁了沿江不少房屋良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如今阿蓬江之害走了、阿蓬江之利来了。阿蓬江已经成为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旧景象一去不返了。

黔江小南海全景 通讯员张永兴 摄

  兴修水利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今年初,2017-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评选结果出炉,黔江区老窖溪水库工程名列其中,成为自重庆大足玉滩水库扩建工程、合川涪江赵家渡段防洪护岸生态治理综合工程之后,再次荣获大禹奖的重庆水利工程。据悉,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工程“大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水利工程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表彰以工程质量为主,兼顾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的优秀工程。

  老窖溪水库工程获得中国水利最高奖项“大禹奖”,是历来黔江区兴修“优质水利工程”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前,黔江区的水利工程设施呈现一片空白的景象,旱涝交替,粮食只能“望天收”。如今,阿蓬江被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小南海水库也上榜“重庆十大最美水库”。

  一直以来,黔江区始终坚持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分别从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配套水系道路设施着手,合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依托项目重点实施区辐射至周边村(社区)集体组织和产业大户,全面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精准掌握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等基本情况,将水土流失治理规划选址与乡村生态旅游、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石会镇中元村山坪塘 首席记者杨敏 摄

  “十三五”以来,水利行业累计投入资金8700余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平方公里,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80万元,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230次,查处违法案件10起。先后建成了集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特色示范清洁小流域项目3个,其中将2018年、2019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与新华乡三塘盖、石钟山旅游开发等相结合,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当地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打造优美的生态旅游型小流域;黑溪镇九曲河流域、石会镇龙岗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已初见成效;黑溪镇金果果、白沙枇杷产业园等小流域的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

  改善民生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现在用水得到了保障,水质也好,对我们村民来说,真的是解决了一件民生大事。”日前,中塘乡双石村三组村民吴国荣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曾经,双石村有水池、有管道,最终因天旱等原因,水源枯竭,村民吃水仍然存在困难。2018年,黔江区水利局等单位积极作为,坚决打赢打好双石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如今,清泉“流”遍双石村,村民打开水龙头,汩汩清泉飞流而出,让双石村村民脸上露出微笑。

  兴修水利,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关系民生和稳定的大事。一直以来,黔江区水利局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水利建设的热潮。

黑溪镇村民吃上安全水 首席记者杨敏 摄

  为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从中央、市、区到村(社区),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饮水安全工作。据调查统计,“十三五”以来,在全区50余万人当中全区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6.65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000余处,全面解决了4.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极大地改善了黔江区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被称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黔江区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也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黔江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饮水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节约了劳动力,为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记者 黄敏 通讯员 冯野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