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七十载

  坐在缝纫机前,他右手转着飞轮,左手按着布料,双脚有节奏地踩着踏板。裁缝,他整整做了七十年。他叫张孝发,今年85岁。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黔江区石会镇武陵社区二组张孝发的缝纫铺内,采访到了他。

张孝发在缝制衣服

  曾经谷米作薪资

  “11岁就拜师学艺学做裁缝,14岁出师开始独立给顾客缝制衣物。”张孝发说,70多年前,他为了学门手艺讨生活,就拜了当地一姚姓师傅为师,而拜师的方式就是跟师谢师。

  “‘跟师谢师’其实就是在出师之前当几年的学徒,最开始从钉扣子、熨衣服之类的小事学起,学艺期间没有报酬,但包饭吃。”张孝发说,拜师期间除了学习缝纫手艺外,闲暇之余还要帮师傅处理一些日常的琐事,如给师傅家里干农活、打扫卫生等。

  据张孝发介绍,一个好的裁缝需要精通量体裁衣、手工针线、归拔熨烫,飞线走针,麻利干脆。有经验的老裁缝,甚至不用上身量打眼一看就能估出顾客的尺寸,八九不离十,这是功夫!如果学艺不精,做出的衣服轻则多一分少一寸,重则形制不合身,落个返工甚至赔钱的后果。因此,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裁缝并不轻松,是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记者了解到,当年,缝制衣服除了可以用钱支付外,也能用谷物、大米、菜油等“抵”。

  “一针一线”七十载

  14岁出师后, 张孝发就开始独立给顾客缝制跟修补衣物。

  据张孝发介绍,缝制作衣物的过程一般有选布料、量体、画线、裁布料、锁边、缝合、订扣、熨烫等工序,当顾客拿着面料前来时,裁缝就要先对客人进行尺寸测量,这个测量必须非常精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最后制作的衣物不合身,测量后裁缝便会把尺寸记下来,一些经验老道的裁缝甚至练就了一番用眼来量身的本领,只需一打眼就能够将客人的尺寸说个八九不离十。

  此外,若是相熟的老顾客,裁缝就会将他的尺寸记录在店中以方便使用。量好尺寸之后,客人就会将布料放在店中开始制作,这时裁缝就要按照尺寸将布料裁剪缝合好,熨烫整齐干净,再通知客人来取。

  一些裁缝师傅为了招揽生意,还会负责缝补,若是自家做的衣服穿烂了,他就会免费替客人打上补丁,精心地缝补好。除了制作新衣物之外,以旧翻新也是裁缝店的一项主要业务,经过裁缝的巧手翻新之后,衣服不但长短大小合适,而且完全重获新生,这个业务方便了众多买不起新衣服的穷苦百姓,因此很受欢迎。

  翻新时,若是旧裤子,裁缝就会将其上下反转一下,把容易磨损的臀部的布料换到裤脚处不起眼的地方,如此翻新之后只要不是把头凑近仔细观看,就决不会看出任何不妥来,若是上衣翻新,裁缝就要把内外翻个身,将原本的反面变成正面,再将有些磨损的正面换到反面,这样看上去就像是一套新的衣服了。这时裁缝只需要将上衣的扣眼再变换个方向,重新换上纽扣,就可以交给客人了。

  在“一针一线”之间,张孝发也从当年的的翩翩少年变成了年逾八旬的老人……

  70年的坚守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张孝发说,这句话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但是在老一辈人记忆里,裁缝这个行业备受人们的尊重,也最离不开它!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衣服穿烂了,不是重新买,而是找一家裁缝店,在裁缝师傅那一针一线焕发起新的活力。

  据张孝发介绍,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新年,这样爸妈就回领着自己去裁缝店挑选喜欢的布料喜欢的颜色做新的衣服,别提多开心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工精良、型号整齐的机制衣物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裁缝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在张孝发的裁缝铺外的墙上,有他自己用毛笔写下的姓名跟联系电话。

  “那是为了方便周边村民随时联系到我留下的,给他们缝下衣服或者改下裤子,收不收钱不是重点,能够方便大家就行。”张孝发告诉记者。

  (记者 谭鹏 实习生 刘念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