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黔江”跨省劳务扶贫协作结硕果

  撑起山区贫困家庭一片天

  “老板,还有住宿的房间吗?”“有哈!您稍等。”

  8月5日,在黔江区城东街道石城社区小广场附近一招待所里,老板梁学玲正忙前忙后,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前来住宿的客人。

黔江籍民工在日照务工

  通过劳务扶贫协作转变思维观念

  “开招待所当老板,源于我们一家人的思维转变。”今年47岁的梁学玲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新华乡大田社区2组。前两年,进城陪读送学生,便在招待所里务工,今年初才接手该招待所,自己开始一手一脚操持。

  原来,去年6月,梁学玲的老公杨中易、女儿杨霜通过“日照·黔江”劳务扶贫协作,转移到山东省日照市实现稳定就业。今年同样47岁的杨中易,在日照市某建筑工地做木工,一年能够实现收入7万元。而23岁的杨霜在日照市某工厂、酒店等地务工学技术,于今年4月回到重庆主城某摄影工作室上班。

  “通过走出去,我们一家人的思维得到了转变,视野更加开阔。”今年春节一家人合计后,就把我之前上班的招待所接手过来自己干。“目前,老公在日照市稳定就业,女儿通过走出去培训掌握了一门技术,儿子在黔江一学校读高一。招待所生意也不错,一年下来也能挣个6万元左右。”梁学玲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劳务扶贫协作帮助贫困户实现梦想

  46岁的黔江籍农民工陈晓明,是梁学玲的新华老乡,她家因贫困被当地政府评为建卡贫困户。去年5月,经组织推荐梁学玲到日照市某中外合资企业工具厂务工,成了一名电镀车间工人,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每个月有了的固定收入和经济来源后,不仅让陈晓明家庭摆脱了贫困,她的丈夫田维华还在老家当起了老板。今年初,田维华在当地油茶基地里种植秘本南瓜200亩、魔芋20亩,还请了3个工人帮忙打理。

  记者了解到,自从陈晓明到山东省日照市务工后,她和丈夫田维华实现了梦想。陈晓明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家庭增收梦;丈夫田维华在老家通过发展高山生态立体农业,规模种植秘本南瓜,实现了发展产业当老板的梦想。

  “我现在不愁女儿考上大学没学费了。”今年50岁的黔江籍农民工陈清友,目前在日照市某食品厂务工,她每月有3600元的收入。由于家庭子女较多,老公常年患病,陈清友家庭十分贫困,被评为建卡贫困户。今年她的二女儿高中毕业,刚被某二本院校录取,一家人十分高兴。

  跨省劳务扶贫协作结硕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黔江区与山东省日照市通过双方信息、劳务协作、创业联盟、培训资源共享四项措施,跨省劳务扶贫协作结出硕果,撑起山区贫困家庭一片天。2018年,劳务协作进一步强化,成功举办对口帮扶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建卡贫困家庭未就业人员46人,提升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经过两地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和积极努力,黔江区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移到山东省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3月,首批黔江籍务工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日照市。本次转移就业的务工人员中,建档立卡工作人员7人。据了解,为促进重庆市黔江籍建档立卡人员到日照就业,今年初,日照市在全市范围内筛选1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94个,专门用于招聘黔江籍务工人员。

  目前,黔江区与山东省日照市已建立两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信息互联机制,建立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对接机制,组建两地创业服务机构联盟,建立两地职业技能培训合作机制,将有力助推“日照·黔江”跨省劳务扶贫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近年来,黔江农民工依靠团结、勤劳、实干的品质,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陕北、新疆、上海、山东等地,凝聚起生生不息、整体脱贫的磅礴力量。同时,黔江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实施了一系列与人民群众期待高度契合的重大决策,大力扶持返乡、区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等,不仅从政治上教育、思想上引导、情感上亲近、权益上维护,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促使新一代农民工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怀,从事有尊严、有保障的劳动。

  (记者 罗跃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